评论:《伊万·伊利奇之死》列夫·托尔斯泰【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矮马来了2024-04-26 14:36:37广东
托尔斯泰真厉害,写这本书时他明明也没真正死过,但他好像完全知道死亡是怎么一回事。
- 阴暗爬爬虫2024-05-22 11:35:54山东
有时候会想,我怎么配给这些作品评分
- 芝士倍儿有劲er2024-04-02 08:25:45北京
今年至今读的最棒的书。随意哪个细节都能拿出来开展一番讨论。看到他人,看到自己,看到过去,关照未来。
- everstone2024-05-07 11:28:21四川
让人窒息又释然
- far2024-05-12 05:11:31北京
#45 “一切都是所有特定种类的人会做的,以便显得像所有特定种类的人。”对生活中所有合法性、正确性和假作体面的讽刺惹人冷笑,公平的是死亡不会让这样活的人同样“体面”地死,不会让他们从痛苦万分的死中开脱。
- 溺在水瓶里的牛2024-05-05 12:26:52江苏
临死前回望,或许波澜壮阔的人生里,大部分经历都是最简单最平常,也是最可怕的,地位不乏家世和运气,结婚多是理性的正确,生活讲究体面和轻松。我们的人生就像坐在铁路车厢,当以为在向前行进,然而常常是正在后退,然后突然间才弄清真正的方向。人只能活一次,也只能死一次,死亡是光,结束了就再也没有了,留给自己释然和顿悟,留给家人悲伤和解脱,留给熟人的除了考虑职务上的调动外,可能是死的是他不是我的喜悦。
- Pisum2024-04-04 09:14:52辽宁
我该如何度过我的一生
- dbz2024-05-18 11:12:49福建
装帧、文本、译文、后记俱佳,堪称完美~还推荐和臧仲伦版对照着看。
- 每天都开心账号2024-03-26 21:46:15上海
是痛苦的。没有人聆听,没有人在意的,真实的痛苦。
- 奔跑的萨姆沙2024-06-17 21:06:43上海
伊万伊里奇的死正如人注定要死。伊利奇是作家本人,是读到他的人,是萨姆沙,是默尔索,是每一个活着的人。
- 不許說我!2024-06-02 21:51:59北京
这是我第一次读托尔斯泰的作品,描述了伊万·伊利奇因绝症导致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挣扎直至死亡的过程,好有感触,就像译后记说的那样:人人皆是伊万·伊利奇,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好好生活好好活着。最后:俄国人的名字是真的绕,还没翻到第二页呢,已经被众多维奇维懵圈了😅
- 狸梨栗栗2024-06-02 12:58:03江苏
残酷真实的死亡刻画,带出对生之意义的深度反思
- momo2024-06-03 03:22:21海南
喜欢译后记中的“第二章到第四章,伊万·伊利奇处于公务旅行的庞大背景上,渐渐地,随着他的晋升和安居,叙述盘桓于他的时髦公寓和浮华的内饰之间,接着,他的活动范围进一步受限,直至最后缩窄为书房里的一张沙发”,漫长且细致的病痛描写让人身临其境,对困在沙发上不停痛的伊万来讲时间就像是无限的,每分每秒都过得如此之慢且毫无区别,怎么能写得这么真啊。
- 耳朵橙2024-04-27 11:21:42泰国
1、无用的人的一生,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如果一个人能有所省思,有意识地去行进自己的人生轨迹,那就有机会无限靠近自己的人生。2、社会共识、集体公认的规则,别人口中的“你应该如何”都要保持警惕,清醒地辨别“什么是自己想要的”,随心而动。当然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毕竟前者无需思考、无需向人解释,社会已经为它的存在赋予合理性,相比之下后者却困难太多。3、除了人的存在的意义,婚姻生活、死亡也都在这本书的探讨范围里。如何看待一段关系、一段亲密关系,如何面对死亡?
- 少女漫步世界2023-05-12 21:22:17陕西
万万没想到托老用如此精短的篇幅依旧可以讲一个宏大的议题。遮蔽生与死,生活不过是鸡零狗碎拼凑起来的谎言之躯,不过是不断加重砝码的下坡路。本该如此却未曾如愿的一生是再平常不过,却也是最可怕的。为了抵抗生命的恐惧,我们开始向生活发问,而那深沉的回答或许在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刻才会浮出水面,作为最有深意的回答留给继续活着的人。
- 小山君2024-05-18 18:11:04浙江
对死亡描写得如此真实,病痛折磨下的一次次歇斯底里的呐喊,在死亡来临那一刻撑紧的弦终于可以解脱。未知生,焉知死。只有死亡来临,我们可能才会去思考活着是什么。
- 一斤棉花2024-05-12 00:00:15浙江
他真的好像死过一次一样 死亡的气息不止在逼近伊万伊利奇 也在一步步逼近我 这是现实意义上的恐怖小说吧 还有比在生命的尽头意识到自己的一生完全不对劲更可怕的事情吗
- 猪猪🐷2024-05-31 20:09:08浙江
人人都是伊万伊里奇,或自觉或不自觉地追逐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和所谓的上等,忽略了自己的心和真正想要的。一定要老了,才能写出这本书,把人在逐渐丧失生命力的过程和心思变化描写得太好了。
- 陈邑人2024-03-28 10:00:35上海
精准得吓人
- 去问问树獭吧2024-04-26 16:28:20湖北
文学与人生课堂上讲到这本书,速速看完了一遍。取代死亡的是光——死亡前的最后领悟,多快乐啊,有些讽刺。我很喜欢格拉西姆,译后记讲这个人物反映了托尔斯泰彼时的精神求索,在他看来,那些目不识丁、没受过教育的人,对生命的意义却有明确的概念,不能更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