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早期中国的鬼》蒲慕州【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星星被风撩过✨
    星星被风撩过✨2023-11-28 17:12:59江苏

    英译中,穿插了大量的文言文,读在后面已经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文学中的鬼是作者的主角和喉舌,宗教中的鬼大多是日常生活中需要治理的威胁物,大抵有意思的就这么一句。

  • 伟大的乌鸦大人
    伟大的乌鸦大人2024-04-03 01:22:07黑龙江

    前八九十页看得人昏昏欲睡,几度吐槽只有生材料堆叠,sorry我不吃生。但开始论证佛教和道教如何借用在地的鬼的观念来进行融入与推销后就变得很好看了。甚至之前让人昏昏欲睡的部分也连起来了———《日书》没被烧证明属于民生工具书,证明鬼与驱鬼观念的日常化及日常化之早,于是才有后面的鬼怪观念作为更早的以存在的民间信仰…而且本文有不少比较精致的小论证。但是好多故事只引鲁迅的古小说钩沉,不去找更原始文献是不是稍微有点…懒

  • 纳西小伙
    纳西小伙2024-05-13 02:17:14美国

    2024.5.12 EVGR D Huddle上午自习中读过。蒲慕州对于从先秦到两汉中国对于鬼的概念理解、文学描写和宗教实践做了全景式描绘。鬼作为社会建构之实体,可以成为早期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宇宙论和生存论问题反思的形象化媒介,也可以成为文学作品中对人类意愿、幻想和社会心理的投射反映,甚至可以视为社会史和创伤记忆的形象化再现(鬼军作为瘟疫和战乱之再现),亦能作为体系化宗教开展社会(治理)实践时的重要依托(驱鬼作为社会性实践将抽象宗教信仰和信众日常生活,将超凡脱俗的神圣技术持有者和供养僧侣等职业人员的普罗大众,乃至不同信仰思想脉络间都有效地建立起连接)。从对鬼的供养和互动走向佛道教兴起后对鬼怪的消灭与邪恶化,似乎可以挖掘出贯穿中国思想和文学史的“鬼怪史”。

  • 和菜头
    和菜头2023-05-19 13:34:43北京

    一本有趣的学术书,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研究方法。但是,哈哈哈哈哈,没有一个是确凿无疑的结论,只有许许多多的推论。

  •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23-06-28 13:45:43安徽

    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研究就是说“鬼话”。蒲慕州的《早期中国的鬼》就是历史学家对鬼的一次探究。鬼是否真实存在,如果不从玄学和科学的角度进行讨论的话,那么历史学给出的答案是,自从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各种形态的鬼便已经出现,并且起到方方面面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并非想象,而且真实不虚。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中出土的简牍中,也记载了一位名为丹的人死后复活描述的自己作为鬼的“生活”状态。如果鬼仅仅归于死后世界,活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么祂对生者来说,便无更多现实意义。但鬼之所以能对活人世界有如此大的真实的影响力,正是因为祂们时时能与活人世界产生链接,有时作为故事寓言出现,有时作为道德训诫出现,有时则纯粹是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强化人们对死后世界的信念。

  • 刘季绪
    刘季绪2023-12-23 13:45:26北京

    内容比较简单,觉得“鬼”的概念涵盖面较广,结合东汉官吏驱鬼的记载,认为睡虎地日书是墓主指导百姓驱鬼择日的参考书。对历史演变的考察主要是认为六朝时期出现个性化的鬼故事,然后比较了宗教中的鬼观念。部分材料的理解不够准确,但是总的来说态度比较谨慎,非常注意不同材料的论证效力,加一星。

  • Patrick
    Patrick2024-01-26 15:09:20北京

    观点和分析有趣。汉时鬼的民间信仰是简单的干扰-驱离模式,六朝的文学大大丰富鬼怪形象和冥界建构。佛道都向原有鬼观念妥协,并借驱鬼彰显伸张正义一面,以吸引信徒、相互竞争,不同之处在于道教鬼的行为反应在阳间承受的不公,利用鬼的“报复”观引导人们在驱鬼时听从道士;佛教鬼的处境反映在阳间所行的不义,利用鬼的“受苦”观鼓励人们在生活中遵从佛事。古埃及和古希腊的鬼文化与早期中国不同,古埃及宗教对身后事有清晰的规定,人死后会经过评判,或进神界或消散;古希腊的神话强势,对鬼的描述较少,虽有哈迪斯冥界的说法,但没有明确构建。

  • 马刘原野
    马刘原野2024-01-21 00:54:09四川

    我们塑造了鬼的形象,鬼的形象/世界投射了我们对真实世界的想象和反应(比如鬼世界也有官僚系统;志怪小说的出现不仅反映我们和鬼的关系还反映了社会娱乐的变迁)。作者林林总总写了那么多,我反而对他提到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鬼系统更感兴趣——前者为etemmu,起源于众神的身体,居住于人体内,死后被释放,在冥界过着阴暗的生活,且这种痛苦永无止境。古希腊则是把死后的状态分为卡、巴、阿赫,没有一个是对生前人的复制,一种对存在的解构。

  • 陈甸甸
    陈甸甸2024-08-09 17:31:33上海

    看得有点累,最后有点戛然而止的感觉,阴间官僚体系和女鬼部分能再展开一些就好了。

  • Har
    Har2024-03-07 21:51:55四川

    看似很多复杂的论述,实则浮于表面,把重点放在了比较宗教、比较文化与语言文字上,但对于鬼作为中国特殊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功能的论述非常碎片化且浅尝辄止,可惜了这么好一个题材。

  • 桃之仙仙
    桃之仙仙2024-07-31 08:03:23海南

    猎奇。很好地讲了传统文化、佛、道和鬼各种渊源,破解了我对鬼的很多迷雾理解,就是有点太学术读起来费劲。看完我肯定是不会再信鬼了,但还是不敢晚上一个人的时候看。前几天逛香格里拉藏传佛教寺庙,一进门左右两边先放的真人和孔子,有点好笑,果然我们一直是佛道释三修啊。

  • 十四
    十四2024-08-12 12:33:53上海

    开玩笑说,鬼月看鬼书。 作者明言是希望以比较研究的视野去写,然力有不逮,故抛砖引玉。 从这本书中,读到了一些已知知识的加深版。并对鬼的变化以及在不同宗教文化中的表现和判定都多了些许了解。社会中的鬼,是人类社会境况的折射,也是构建理想世界的尝试。(此处已删去) 然而,整本书在我眼中显得很乱。语言的啰嗦当然有是译作的原因,但是内容浅显的重复表达也是一方面原因。还有一些不是很自恰的地方。 有所得,尚可一读。

  • 愚人船船长
    愚人船船长2024-01-22 19:34:22陕西

    地府官僚机构和女鬼相关的心理补偿很有趣。结论最震惊我的是埃及的鬼不像中国的鬼那样自由,但想想又觉得很合理,人世间饱受限制的民族想象出来的阴间却总是各大势力努力在抓鬼

  • Embrace_V
    Embrace_V2024-01-27 09:24:32广东

    傩 驱鬼行为背后的宇宙观很有趣:虽然对人类充满恶意和危险,但却是宇宙秩序的一部分。中国古代有一个鬼的世界,虽然在宏大叙事里不明显,但一直浮现,所以有了这本书。

  • 新星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2023-05-16 14:14:17北京

    透过“鬼”,洞察历史与人心,完整认识中国社会。

  • 欢乐分裂
    欢乐分裂2024-07-03 13:49:03上海

    3.5;既然“建国后不许成精”,那么此议题必然趋于减少,主题也就先行获得期待,但可惜的是虽沿用论文格式,支撑的(第一手)材料却偏单薄,得出的观点因而不够充分或未得到展开详述。 较有趣的论点:1、鬼现象是基于认知经验的社会想象或文化建构,具有文化产物的特征(或称之为文化媒介的一种);2、鬼界图景是人间世的映像,“一个虚构却具有某些实用功能的信念世界”,是折射群体情绪和集体价值观的心理世界,甚至是教化或政治化的工具(帝国规制下的意识形态引导、道教/佛教在地化竞争);3、鬼被“人化”的进程,政权机构对幽都的官僚系统式收编;4、鬼故事的多重功能——“娱乐文学奇观记录、人类生存境况的反映、构建理想生活的尝试、传播社会价值的文学手段”。

  • 弥思绿
    弥思绿2024-03-12 13:56:39云南

    意识界的世俗历史文化解读,差点儿心理哲学层面的

  • TinOO
    TinOO2024-03-07 23:22:14广东

    现在不流行鬼片,流行生化怪物和外星生物电影,相信因果轮回的人也比相信神鬼的多,早期的鬼真要退出历史了。

  • 夏季群岛
    夏季群岛2024-03-08 19:21:30江苏

    相比汉代以来逐渐与人间建立起更密切关联、更富有人情味的鬼神世界,似乎还是对先秦时期晦涩模糊、尚未正式成型的原始鬼神想象更感兴趣。(4-)

  • 梧桐树
    梧桐树2024-02-18 10:41:32黑龙江

    从文化角度记述了从先秦到六朝鬼文化和人们对鬼的认知。早在商代,人们认为鬼可以向人降下灾祸,因此常常占卜鬼的事。先秦鬼的产生是由于强杀、葬事不妥当、未得到祭祀、战乱等等原因而产生,一言以蔽之就是生者遭遇的不公。这是道教的观点,而中国佛教认为鬼的产生常常因为道德欠缺。早期鬼被有时看作是一种如野兽般可以被杀的生物,有时被看作只能够驱赶。鬼常常赤身裸体,可以在人的梦中出现。国语中记述了无罪被杀的大臣杜伯显现向周宣王报仇的故事,杜伯身红衣朱冠,驾白马素车,携红弓朱矢,于大军之中射杀周宣王。这个死后如同恶灵般凶恶威严地当众向暴君复仇的故事太帅了。早期鬼和神常常混同。汉代因战乱瘟疫弥漫着对鬼的恐惧,巫蛊之祸就是一个体现,东汉每年进行一次大傩来驱鬼。六朝鬼故事兴盛。汉代阴间建立起了官僚化的体系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