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医生,你在想什么》(译文科学)王兴【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兔子杰
    兔子杰2023-08-05 15:45:33江苏

    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临床经验并不是最难得的,优秀的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才是

  • 12348bdhhdgsv
    12348bdhhdgsv2023-07-03 13:41:19北京

    看到《病人家属请来一下》出了系列新书,故而买来一读。封面风格很喜欢,纸质也很好,钢笔不洇。 这本保持了上一本的写作质量和信息密度,易读且实用,也有很多发人深省的现实问题。 唯一觉得不太好的就是感觉抖机灵变多了。或许是为了增强趣味性,但至少对我来说,很排斥医学科普搞这些(抖机灵和真幽默是有差别的)。抖机灵一多,就显得很网红,轻浮了。

  • 鷿鷉鷿鷉
    鷿鷉鷿鷉2024-05-12 17:40:19秘鲁

    干货没有很多,内容更多是关于医患之间的一些思考,然而我不太care

  • ZYN
    ZYN2024-01-21 04:42:36美国

    专注于医学思维与直觉的科普书,而不仅仅是讲医学知识,这点十分珍贵。读之前可以先听《蜜獾吃书》介绍这本书。

  • Cindy
    Cindy2024-03-09 13:27:26澳大利亚

    医生视角解析,科普更重

  • kaka啦
    kaka啦2023-07-15 12:53:47天津

    了解了很多医生的想法,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

  • 翠亭
    翠亭2023-07-06 14:59:16上海

    通俗易懂的医学科普读本

  • twopersons
    twopersons2023-07-06 16:59:30上海

    好看!又是良心之作,把病人和医生双向有效沟通说清楚。而且也会说到各自的难处,病人的家境,病人的痛楚,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数值,谢谢医生能写出这样的话来。看的人越多,看病就会越顺畅。

  • 抱紧我的冷板凳
    抱紧我的冷板凳2023-07-08 22:44:36北京

    平时看医生,只能作一两分钟的短暂沟通,因此这样一本絮絮叨叨的科普书,就显得愈加真诚而珍贵。

  • 哆啦大胖
    哆啦大胖2023-07-09 23:35:51天津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我们都追求“有效的医疗”,但“有效的医疗”其实就是认可医疗的局限性。普通人与医生之间的差别不在于获取信息的能力,而是整合信息的能力。疾病的治疗本身就是复杂的,我们只能像打牌一样,做符合当下的最优解,任何寄希望于全知全能不留遗憾的决策最终都会以遗憾和痛苦告终。医生下诊断有个原则,叫做“一元论”,也就是如果一个人不舒服,尽可能先归结到一个疾病上,因为概率最大。疾病的治疗本身就是复杂的,我们只能做符合当下的最优解,任何寄希望于全知全能不留遗憾的决策最终都会以遗憾和痛苦告终。

  • 菊花夜行军
    菊花夜行军2023-07-22 09:01:05北京

    非常好的“科普书”,王兴做的是在医患之间“搭桥”的工作,医生的职业远不止治病救人,更在于弥合双方之间的信息差,也就是王兴所强调的思维方式。这本书从医生的视角出发,向公众阐述了大多数有职业操守的医生在看病问诊时的所思所想,帮助我们厘清了此前一些认知上的误区。但不足也是有的,在医患关系上,其实大多数的患者往往是弱势的一方,很多医生在成了医生之后往往忘了自己也随时可能成为患者,而即使成为患者,他们能调动的医疗资源和关系也要比普通人丰富的多,是“高级病人”,现在“强者”中有人站出来试图让弱者理解你是怎么想的,不能说没必要,只是谁来理解弱者呢?

  • 三蝶纪
    三蝶纪2023-07-30 17:31:53广东

    延续了上一本的风格,内容说的是如何有效看病和治疗,是一本看病的入门书,用医生的思维告诉你如何看病,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该不该去看病,该挂什么科,该不该输液,该不该做手术……在书里都有比较详细的解读,写得也很通俗易懂。除了看病本身,书里也说了一些医疗行业的困境、现状和医患关系问题。

  • diudiu
    diudiu2023-07-30 10:46:38河北

    作为半个医疗圈的人,王医生写的大多是常识,只是作为病人家属的身份时,很容易关心则乱,知道医生如何思考、如何处理问题,应该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 东林皆石
    东林皆石2023-08-05 21:21:50浙江

    王兴医生介绍医学思维:医生(问诊、检查、诊断、病历、用药、手术、沟通、科研);疾病(不确定性、成因、预警);医疗体系(产业化、科室);病人(何时看病、去哪里看病、找谁看病、体检);价值观(病与人、命与钱、过度医疗、养生、人工智能时代)

  • Haroo
    Haroo2023-08-06 02:44:57浙江

    站在医生的角度来解开医患间的一些误解,加强双方的理解和有效沟通的效率。但最近看了太多治疗中的黑幕,对书中的一些做法持怀疑态度,也许这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吧…

  • 剑气箫心
    剑气箫心2023-08-11 08:14:35上海

    聊得真诚

  • Wz77777
    Wz777772023-07-28 18:51:24湖南

    关于金钱的部分我觉得作者很坦诚,在疗效一样的时候他帮助别人做决定,并且会克服金钱的诱惑,这很难能可贵! 关于人工智能我觉得他的思考很有意思,不能光听掌握话语权的人,他有自己的思考,也有自己的预设。 结合人文,做一个更关心人的医生。 关于做那些没必要的检查,在程序上更加清晰,写在病历本上的内容具有法律含义。 关于自己要不要去看医生,自己通过网络判断自己的病症,他都给了一个模糊的准确判断。 这种业内人士的判断挺重要的,让人不那么忽悠我!

  • 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2023-08-01 16:54:20北京

    👍

  • 红绿RG
    红绿RG2023-08-12 16:43:58上海

    去听了作者的签售会。这本书是上海之春时候写的。

  • Blank Grid
    Blank Grid2023-08-12 19:16:37陕西

    从医生视角科普了医生在诊断和用药检查方面的思考方式,作者试图消除医患关系的屏障,以达到最大程度的人文关怀,在扎根于现实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很多当前医疗界存在问题的思考,谈不上多深入,但能看到作者的人文关怀,这是很难得的。另外本书后半段写的散了,变成一个全面科普文章,有些和上一本书有些重复。 赫拉里在《人类简史》里说在现实中80%医疗诊断极有可能被未来的AI所取代,如今LLM在发力,但我现在认为像House那样的全面且异常复杂诊断永远无法代替,在操作(手术)方面也是,但它一定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我们不应该排斥。医生和很多职业和工作一样,不是一刀切下去,就有一个所谓的清晰分割,这部分就是人要做的,那部分就是机器来做,这就是纯扯淡。因为思维和创意是被切不出来的,它们扎根于学习、记忆、经历和实践中。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