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秦汉工匠》【美】李安敦【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文在兹
    文在兹2023-08-14 22:43:39山东

    在当今诸多歌颂盛世物质文明的书中,难得的一本旨在书写劳动人民的。

  • ateat_
    ateat_2024-05-14 04:24:27北京

    在宏大的历史,精美的文物里,费力地打捞一个个不被注意的姓名,看得人太感动了

  • malingcat
    malingcat2023-09-04 09:20:11上海

    开创性著作,译者可留名(特别是书中古文今译部分,太不容易),装帧设计也大方典雅。原作出版于2007年,代表21世纪海外中国历史研究的硬核水平,基于博士论文完成,把秦汉时期的文献以及目前可得的汉简与考古资料翻了个底朝上,断瓦残铭都有用,只言片语费思量,作为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秦汉工匠的学术著作,难度可想而知,后面用6号字把参考文献印了35页,足见工程浩大。从艺术史的角度研究工艺与图像,作为研究范式已有多年。到艺术社会学兴起,学者才开始关注生产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规约,柯律格提醒我们“民间”,高居翰指点我们“日常”,雷德侯从“模块化大生产”角度给了我们重重一击,本书沿着物质文化史“睹物思人”,试图还原“制造者”群像。国内学者的大量相关研究成果也被合理吸纳。只是,作者站在“现代主义阵营”,可能用力过猛。

  • Oujisama
    Oujisama2023-11-08 22:14:11北京

    眼前一亮,啟發很大。個人覺得好的地方在於作者分析的細緻性,在於對object那些被人忽略的細節的故事,這是所有單純做考古和做美術的人寫不出來的。各方面材料都運用、組合分析、解讀都令人印象深刻,但都太老了,尤其是律令簡牘的使用,停留在50年前,包括一些考古資料也比較老,但這也說明這一領域數年來沒什麼進步。準備寫一篇中文書評。

  • 猫猫神
    猫猫神2024-02-20 15:57:23陕西

    一部关注工匠的作品,在有限的材料中细致地描摹与介绍了工匠从事的职业、生活空间与社会背景。作者对工匠群体的关注令我联想到了《编户齐民》的关怀,所不同者,本书试图结合艺术史的解读、考古学的材料、历史学所能洞见的个案来阐释,而后者则依托制度的视角进行观察。

  • 无聊
    无聊2024-02-22 06:22:07内蒙古

    人民创造历史,可惜这些“人民”却连姓名也很难留下。又是西方的小人物史观,角度选择的很新奇,很少有人会专门关注工匠,毕竟这在传统史观里不值一提,而普通人不就是在这些无名之中生存?所以还是很值得一读的,至少对于古人工坊劳作不再是简单的“落后生产”,其依旧充满了智慧,只不过是受到时代的限制罢了。

  • 橘子与茶
    橘子与茶2024-02-26 11:41:31湖南

    一部眼光奇特的书,历史一直在为国家正名,意图彰显我们的繁华与悠久,但是,这本书却通过出土的文物,史料的记载,去还原秦汉时期,中国工匠的生活。他在历史的大叙述中,更在乎和我们一样的打工人。这一点太可贵,也太珍贵了。

  • 南方无秋天
    南方无秋天2024-08-31 10:32:39浙江

    感动

  • 寄寄寄居谢
    寄寄寄居谢2024-05-03 22:47:53广东

    战国晚期的漆器,画像石的拓片,汉代的铜镜,铁器与农具,宫殿与城墙等等的诞生 都离不开“卒”“徒”“工”“庸”(服徭役者、刑徒、官府工匠、雇用工人) 这个阶层在他们的时代里遭人贬低,在后世被人遗忘 而也正是这群人和更多的普通人,缔造了中国

  • 东方暮
    东方暮2024-05-16 09:51:41北京

    很好的主题。以前看过一篇写秦兵马俑的研究,在不同时期的介绍中,物质的技巧精妙逐渐取代了对劳动者的记述。文物的美妙固然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文物背后的人。所以比较喜欢结语部分,感觉上课时可以推荐给学生。

  • 阿里阿秃
    阿里阿秃2024-08-24 22:55:13广东

    公元前167年,汉文帝用严酷的笞刑和广泛使用脚镣来取代肉刑。班固记载,肉刑和黥墨使一个人终生受辱,这一点让汉文帝颇感震惊,认为它们毁了刑徒改过自新的机会。汉文帝的改革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导致更多刑徒死亡,因为取代左肢刖刑的杖责最多要受刑500下,足以将最健壮的人打死。 杨联陞注意到,从汉代灭亡之后一直到唐宋时期,地方政府对当地财政的控制权大部分被收归中央。宋代以降,地方政府甚至连修缮重要基础建设的必要资金都不足够,因此转而更加依赖乡绅来出资修桥补路。杨氏还认为,农民雇用代工的做法在汉代初见端倪,在后世成为明显的趋势,越来越多劳役任务由代工来承担。他最后指出,在后来的朝代里,徭役中的士兵劳动力变得愈发重要,在宋明时期,士兵在劳动者中的比例超过了30%。

  • 远颂
    远颂2024-08-13 19:06:29山东

    堪称典范的写作

  •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23-10-02 13:24:26陕西

    这本书正是将目光放在了那些注定被遗忘在历史缝隙中的秦汉工匠身上,尽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但是史料文献和考古发掘的缝隙中,却可以窥见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印记。就像临沂博物馆的一枚东汉空心装上,留下了一个无名工匠的手印,那是一个普通男子的手,也是塑造了这枚有着遒劲龙纹的空心砖匠人的手。尽管秦汉工匠的史料是如此七零八落,但作者还是从中穿针引线,勾连出秦汉工匠在所处时代的生存状态,在道家的寓言中,他们是如此的理想而灵巧,在朝廷的律令典籍中,他们被安排了固定、甚至是强制的角色,而在民间的占卜日书中,生在丁亥的孩子“工巧,孝”,但也同样是“贱”。在一块或许是充当墓志铭的方砖上,歪歪斜斜地刻着这样几行字:“右部,无任,南,宛,髡钳。陈便,永初元年五月廿五日物故,死在此下。”这就是他的一生。

  • 维舟
    维舟2023-09-03 14:45:35上海

    4.5星。开创性著作。巧妙结合了考古学、历史学、美术史等不同的角度方法,考察了秦汉工匠这一群体,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物质文明、社会经济和那些“不能自己说话”的庶民阶层都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洞见。作为一种跨学科方法,对我们理解其它历史时期也很有启发。如果说有什么可议之处,我觉一是可能低估了这些物质生产、消费过程中的宗教性因素(尽管已有提及),二是不免将当时的中国看得太“现代”了,例如认为秦汉中国节约人力物力的方法,比工业革命和福特主义都要早,这样的比较似无多大意义。

  • 黎戈
    黎戈2023-08-15 09:56:51江苏

    这书不是名物考,也不是美学史,而是把工匠放在具体的环境(宫廷、市场、作坊、囚禁)中去考量,让一幅幅砖画、青铜器、漆器有了人的体温、文气(有些工匠是文官和艺术家)、甚至血泪(有些工匠是囚徒)。书封的色调和手感都是像城砖碑刻那样朴拙大厚重的,与内容吻合。

  • 太常寺协律郎
    太常寺协律郎2023-08-24 12:06:57广东

    这是一本从内容到装帧我都很喜欢的书。封面采用了厚重而沉郁的颜色,中央图案是斑驳隐去的长信宫灯背影。这件器物长期标志着汉代辉煌的工艺,但历史书不会告诉你,为其涂刷金汞剂的工匠很可能早早死于汞中毒。人山人海的游客涌往兵马俑,少有人知皇陵西南1.5公里就堆葬着当年修筑它的苦命人,不少尸骨身首异处,四肢骨与躯干骨分离。书中所引材料结合了传统史料、出土文献和碑刻,虽然引用上有点想当然(赵背户村“秦刑徒墓”的实际性质是存在争议的),翻译也有微瑕,但最大的好处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看文物和历史的新视角。我们不仅想知道谁是国宝文物的主人,是金乡县主还是海昏侯,还想知道是谁创造了它。 同样我们也需转头思考,文物对于古人的意义和对今人的意义有所不同。今天传世的杰作孤品,也许只是当时众多复制品中的一个。

  • danyboy
    danyboy2023-09-02 00:01:43北京

    虽然收入艺术史丛书,考古和历史研究的味道更重,是近期读过的最舒服的书了。目光对准工匠,既能跳出宫廷趣味、破除艺术品创作的想当然,还串起了关于工匠的一切,他和她们怎么开展工作,分工如何,有哪些技巧;生活的环境怎样,身份是地位相对好点,还是属于奴婢和刑徒,这又如何影响他们的制作……诸如此类。作者的才能在于把有限的物质资料研究,和散落在文献里作为人物性格衬托或政治事件道具的内容勾连了起来,使两者很好的相融。此外,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令人爱不释手,朴实清楚不花哨的书名,高级的内页纸张,丰富的彩图插页,套色的内文,都配的上书的内容。最后,无论是正文还是大量的注释,都能看出编校工作显然下了功夫

  • bookbug
    bookbug2023-10-09 20:15:32北京

    别有新意的写作角度,让器物回归人本,让历史和文物都突然有了温度。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刚刚带孩子结束暑期回乡之旅,从秦汉故地归来,只看了两章就在朋友圈中分享,没想到几日后一个我已离职十一年之久的前前前前银行同事私信我,表达对这本书的喜爱和对我的致谢,而且还说要在全行分享给更多人。随便聊了几句后我才知道她已经跟着我平时的分享买了很多年书了,在我的晒书和短评中结合自己兴趣选书也成为日常习惯,只是从来不曾告诉我。这么算下来,其实我离职十一年来,我们也从来没联系过,只因为这本书的偶然,哈哈

  • 以逆为名
    以逆为名2023-08-13 16:32:55江苏

    当我们惊叹于古代绚烂的物质文明的时候,却很少会关注创造了它们的工匠阶层。他们或许有着家族传承,往来于宫廷和市集之间;又或许失去了人身自由,日复一日的劳作...但是他们有着相同的共性——作为“劳力者”默默无闻,仅在历史中留下了只言片语。本书主要涉及秦汉时期的工匠群体,利用文献材料与最新的考古成果,考察他们的工作场景、生活状态、组织形式、技艺传承的模式,以及在社会中的地位。通过可见的物,去研究不可见的人的历史,这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历史文本中的一鳞半爪,难以与现实发掘出的物品相互印证,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历史嗅觉将之串联到一起。受限于材料,本书只能够初步搭建出一个框架,但是在课题上是有开创性的,希望将来能有更深入的研究来填补空白。

  • 宝塔糖
    宝塔糖2023-08-06 21:15:48江西

    有趣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