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幕后之人》(社交媒体时代的内容审核)[美]莎拉·罗伯茨(Sarah T. Roberts)【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Excelsior
    Excelsior2023-07-26 23:16:49上海

    向往大厂名号的文科生多少见过这道就业陷阱。严格的网络法规迫使更多审核员投入工作,想用技术代替人力的领域还在不断给人留下创伤。「全球化」是被粉饰的卖点,关于「什么应该删除」的话语权本质是政治博弈,层层外包的距离成了临时工维权的阻碍,网络空间的自由假象之下处处布满人为痕迹。

  • 陈剑山
    陈剑山2023-05-30 15:45:57北京

    这本书是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已有的6条短评里(我是第7条),4条IP地址显示是广东。4位「幕后之人」,你们也辛苦了。

  • 王小差🐺
    王小差🐺2023-06-17 17:22:06北京

    我原本是想看看我平时发布的书评都是怎么被审核的。通读后发现,本书有很大篇幅介绍了审核制度的分包工作原理和审核员看了大量不良信息之后遭受的心理创伤。这本书中的案例都是来自于美国,美国的国情与我国还是相差较多。他们那里最敏感的问题是种族歧视,其次是色情、暴力一类视频。另外是书中引用了一些英语俚语中的敏感词,比如说“给我做个三明治(make me a sandwich)”是侮辱女性,但我其实无法理解,书中的注释也没有给出解释。

  • 闻夕felicity
    闻夕felicity2023-08-03 11:34:01江苏

    ①关键词:BPO,离岸中心,商业内容审核commercial content moderation,社交媒体品牌保护;福特主义,数字劳工digital laborer's dirty work;后殖民主义,社会网络理论;②感觉是比较早的研究了,主要还是围绕网络内容审核对数字劳工的负面影响和离岸外包的后殖民问题以及破除互联网MZ神话,对目前大家更关注的ZF控制、人的异化和原子化谈得不多,现在也没人相信互联网MZ神话反而担心茧房效应了…有点难以相信是19年的书,总感觉会更早;此外就是资本的content moderation跟ZQ相比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③伯克利/杜克文科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去FB当审核员,也真的是有些悲凉

  • 连木木
    连木木2024-04-16 14:16:55北京

    这无形的数字工厂里看不见的数字劳动,是“创造性的、自我表达式的”科技行业和社交媒体子行业的反面;而审核员们遭受的创伤,亦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对待;更不用说包括雇佣形式、薪资待遇等在内的伤人心的劳动关系......另外虽然意外,但是原来AI还没有进化到可以替代这种人工审核啊。

  • 沧海木华
    沧海木华2024-03-09 23:05:17广东

    浅薄……像个学生暑期调研采访

  • 长安
    长安2023-07-12 14:38:17湖南

    切入点很好,但总感觉研究不够深入和犀利,缺乏更广意义上社会学、经济学的思考来剖析问题的起源和发展。

  • hjunyi
    hjunyi2024-01-05 19:34:34河南

    本来一个很有意思、很复杂的选题,最后写成了无聊的掉书袋,实在太令人失望。感觉访谈做得实在太浅了,也没有看到作者有尝试设计什么深刻的访谈问题(比如说全球南方的审核员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他们是否察觉到了自己在产业链底端受到的剥削?他们是否有尝试反抗内容审核分配的过程?),引用一堆互联网批评/传播政经文献,只会更加显得自己的研究设计缺乏理论深度。

  • malingcat
    malingcat2023-06-11 17:41:28上海

    “数字劳动研究”既关注”看得见的劳动“,也关注“看不见的劳动”,在线内容审核员的工作属于后者。基本方法是访谈,研究主题的有趣遮掩了结构性不足。不知同类的中国研究何时可以面世。

  • danyboy
    danyboy2024-02-19 16:04:40北京

    关于商业互联网审核的研究著作,所谓商业,意味着不是我们熟悉的网评员、豆瓣管理员这类审核。本书要指出的是,商业审核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劳动者问题,这些审核员往往由非正式员工、外包人员、第三世界人士远程办公等来实现,他们的劳动权益得不到平等对待,同时因为每天观看和审核大量暴力血腥色情的内容而出现心理问题,换句话说,这些人是互联网全球化光环下的清洁工。作者指出了其中的机制性问题,也催人思考:本书中的商业性审核人员是希望走出幕后的,但别的审核人员是否更愿意躲在幕后?他们的共同点都有干肮脏工作的意思,但前者是渴望平等对待的劳动者,后者就未必了

  • 方枪枪
    方枪枪2023-08-01 16:55:23上海

    即使是在美国也不成立,因为就算在美国,你也不能随心所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要知道,一些国家的言论自由程度比其他国家高很多,但那也不是完全的言论自由。7分

  • 于是
    于是2023-09-04 18:02:00上海

    她怎么不来这儿。。。

  • 扭腰客
    扭腰客2023-09-06 16:48:31上海

    娱乐至死的年代,“审核”的工作会越来越好做,如果说“删掉”、“禁止”是最原始的方式,那么“增加”、“搅浑”则是一次几何级别的更新。利用大众传播可以轻松注水、清洗、掩盖,代之以无孔不入、千奇百怪的冗余信息,更别提乌合之众们自己不知不觉制造的信息垃圾。

  • 把噗
    把噗2023-07-07 14:58:52北京

    商业性内容审核在中国还是新闻吗?被政治性审核搞抑郁的国人估计都提不起多大兴趣。从劳工角度探讨商业剥削,也需要从权力角度探讨政治审查。

  • 寒煦
    寒煦2024-07-16 22:13:08上海

    作为社会新媒介的关键把关人,内容审查员非但没有受到应得的重视(也许是工作性质决定了身份隐秘的必要),更面对着来自社交媒体行业的压制与社会方面的偏见。 这本书的意义在于让读者认识到内容审查远不止过滤不良内容,还在控制甚至介入舆论的发生。访谈对象的选择相对典型,囿于利益关系必定无法满足传统研究要求的严谨,不过这也让我再思考书籍相较论文的优势——追求普遍的同时允许个体的特殊登入视野。

  • 咕咚来了
    咕咚来了2024-02-27 01:06:10广东

    “互联网的结构本身就对信息审查有着免疫能力(至少是极强的抵抗力),任何形式的信息审查都无法阻碍信息在相互关联的节点上主动或被动地传播”。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NTUxNjI5NQ==&mid=2247485674&idx=1&sn=b4cd26c8c2bbc63c89f2781ef36df026&chksm=fe718602c9060f149052efb2d43dfa08144e705b4969e01b97a504ba96d0a7dfde45a4a1779f&token=1562762602&lang=zh_CN#rd 但还是有些技术遥遥领先的国家做到了。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 是安妮啦
    是安妮啦2024-02-18 19:48:50上海

    一本介绍互联网时代的审核工作者的书籍,这些幕后之人都为我们的上网冲浪生活做了哪些工作呢?本书就有详尽的阐述哦!

  • 不要搜索我
    不要搜索我2024-02-22 22:13:56浙江

    深刻理解了什么叫现在是过去的未来,现在不一定是未来的过去

  • 萝莉要当女汉纸
    萝莉要当女汉纸2024-02-23 11:33:41北京

    话题是好话题,但内容我觉得也就本科生毕业论文水准吧……到底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反反复复同一个意思来回说的车轱辘话啊救命(甚至觉得是为了凑论文字数能干出来的事儿……

  • Watson
    Watson2024-03-22 00:41:45北京

    研究限制太多了(放咱这儿来做会更惨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