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20-2029):战疫增长模式》刘世锦_主编【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苏宅管家黎纲纲2021-12-16 06:49:46
刘世锦亲自执笔的部分还是值得读的。
- 原祖義2022-05-10 20:54:02
理论假设
- ❤小兔子❤2022-05-13 08:16:51
对疫情下的经济模式有了一个总体的客观的认识。
- huyouyou2022-11-02 11:40:39江苏
就是一本论文集,还是官方论文集,可做参考书目,引用数据,其他就呵呵了。#20221102
- 六月无君子2023-04-27 22:11:54上海
这真的不是chatgpt写出来的吗?看到书中提到中国也可能诞生像马斯克这样的科学家,就弃坑了
- 娃娃Joy2022-08-12 10:53:31
我可以骂脏话么
- Cooper2022-08-26 16:05:37广东
偏论文向,有些建议太理想化了。依靠经济体量大所产生的强大惯性,未来十年也不会差,疫情无非是让一些本可以通过时间换空间的方式解决的矛盾问题,一下子摆上了台面而已。
- 用心棒2022-09-01 14:50:23北京
信息量很大,看得出在撰写这本书的2020年初,国务院课题组对未来国内外形势的判断还是过于乐观了。刘世锦写的导言很有价值,关于建设都市圈是一个被逼出来、不得不为之的选项,超特大都市辐射周边50-70公里的若干小镇几乎成了理论上中国拉动经济并把城市化率提升到2029年69%目标的唯一发动机
- 鱼香肉丝不要鱼2022-08-29 17:56:57四川
车轱辘话。
- Librat2022-06-27 09:37:11
翻完后的感受就是,还是要靠改革和教育。
- 小强RUC2022-05-08 14:55:43
各地政府都希望知道疫情下经济将往何处去,自己该如何发力。过往的数据并不必然能推导出未来,还是得看学者的洞察力。
- 老羊2022-05-07 13:44:12
《从刘世锦的“战疫增长模式”角度去思考》https://www.douban.com/note/830831822/?_i=19021927TU1aXz
- 克拉2020-10-20 22:28:23
论证了中国十年的增长趋势,部分可做参考,但变化太快,需要时间验证。
- sun2020-11-25 15:27:29
本书总体来说是一本学术研讨书,里面有很多的模型和测算,算是比较专业的。但是不懂的人看看也无妨,因为得出的结论,观点都是很易懂的。实际上,本书对于战疫增长模式的辨析我觉得很不充分,得出的结论和观点很一般。都市圈是一个被着重强调的概念,但是内容是老生常谈,而且由于是理论分析,内中有很多矛盾的点。读这本书还是要学习方法,学习资料的利用,建议等都可以不看,因为没有什么新观点和价值。我相信书中的预测是比较正确的,但是不是因为分析的有多好,是因为这样的分析能出错很罕见。比较推荐学生和部分从业者看看。
- andychan2021-05-16 18:21:16
数据翔实 方向性分析居多 如何与个人生活和之际联系也 还需想想 没有那么直接说明
- 辉上澜亭2021-05-08 13:53:13
刘世锦工作室在疫情期间的统计成果,并不觉得对未来有多大的借鉴意义,作为一本对经济展望的书,其中的论点并不足以支撑后续的政策导向,书中部分错误的数据和别字,让我颇以为此书为仓促之作。但是能让我加分的,还是对于GDP水平对比国际水平及达到年份相差的认识,这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一直说70倍差距的追赶,似乎时间上来看,我们就数据而言,还是有70年的差距,必须前赴后继!
- 桜2021-10-14 15:19:38
结合十四五规划,还有身边的变化,看得出来还是有一定前瞻性,土地制度部分覆盖面很广但问题不是每个地区都有的,比如只要不搞违章建筑,自家宅基地盖房子的权利还是有的
- 。2022-05-07 17:22:13
摘录其中一段:还有一个大家很关心的问题:中国人是不是只能住高层建筑?在发达国家,一般在城市核心区有一些高层建筑,除此之外的其他城镇,基本上是低层独立住房,也就是我们说的“别墅”。中国为什么不能如此,通行的解释是中国人口多,人地关系紧张。然而,且不与中国全国相比,即使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日本人口密度也是高于我们的,但日本居民多数是独立住房。进入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行列的欧洲国家,大多数人口密度也不低于我国沿海地区,但独立住房是很普遍的。 一个基本逻辑是,城市化提高了居民居住用地效率,从全局看节约了土地。住在高层建筑还是住在低层独立住房,生活质量有相当大的差异。在都市圈小镇小城建设中,如果能多建一些或基本上都建成低层独立住房,可以明显提高居民住房质量,从节约用地角度也是可以接受的。
- 嘬奶茶的小青蛙2022-07-13 16:25:19
都是美好的愿景。希望用卫星城疏解大城市病,但哪个大城市肯把自己的产业和附带就业税收让给卫星城呢?只有等大城市成本太高逼企业搬,但上海的地其实足够再造一个上海,北京的地够造三四个北京,学者的理想罢了
- Robin2022-11-01 00:42:06未知
就问问作者还活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