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形影不离》(磨铁经典)【《第二性》作者波伏瓦生前从未公开的小说手稿首度面世,以波伏瓦少女时代挚友扎扎为原型,悼念她生命中刻骨铭序,附波伏瓦珍贵影像资料、手稿、信件!】 (磨铁经典第一辑:发光的女性 1)西蒙娜·德·波伏瓦【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长安2022-02-07 13:07:40
“我们对美貌和聪明这两种特质的评价并不高,爱和反抗才是我们在乎的东西。”
- 布卤2022-02-23 23:40:02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在看《我的天才女友》,扎扎的故事比莉拉的残酷多了。其实,扎扎并不是像莉拉一样具有反抗意识的女孩,她是个虔诚的教徒。虔诚并没什么错,可她生在一个披着宗教外衣的虚伪家庭里,她的虔诚成为父母维持虚伪的工具,很悲剧。还有那个该死的爱人,天呐,满嘴仁义道德,全是放屁。我想起第二季第三集莉拉嘲讽舞会上那些知识分子的话:他们是一群满地拉屎却非要爬上马桶的猴子。
- 黄泥村民2022-04-05 18:08:32
这本书在波伏娃死后出版,但却是波伏娃所有书的前传。
- 桃花石上书生2022-03-24 16:40:55
没想到是波伏娃46岁所写。满满的青春气息甚至青春永不完结的气息。她们是那个时代的“天才女友”。结束得非常突然,毕竟是手稿。她的另一本以扎扎为原型的书《我的少女时代》一直是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书。还是很震惊她们的成长如此严肃、纯粹、认真,她们体会到我从未真正体会到的学习的乐趣(作为小镇做题家我一直都是为考试),她们读哲学,思考,辩论,思考自己要以什么观念而活,是否要信教,未来的路怎么走。和她们的少女时代比起来大部分人包括我的少女时代只是从庸俗的童年滑向庸俗的成年罢了。
- 粟冰箱2022-02-06 20:18:44
安德蕾和希尔维是会让人想到“我的天才女友”,只是她们的性格并不像莉拉和莱农那样具有戏剧性的反差,而显得更真实。译后记里说到她们:“没有谁真正乖顺,也没有谁彻底叛逆。”人生总是充满各种矛盾啊。世界杀害我们,一视同仁,哪怕是对安德蕾这样聪慧美丽的女孩。
- 黄青蕉2023-05-30 18:42:11北京
我的天才女友原来波伏娃也有一个啊
- momo2024-01-03 09:08:04北京
我模糊地意识到安德蕾是因这种白色窒息而亡。坐火车之前,我在那些洁白的鲜花上放了三朵红玫瑰。
- 胡铁梅2024-01-11 15:40:34广东
感觉波伏瓦对扎扎才是本质的爱。
- 叶酱2022-04-16 14:49:29
被爱的代价是满足家人的一切期待。和时代错位的姑娘,注定是一个悲剧,但她发出的能量也好强大。
- ♬ CaR2022-01-25 20:05:32
动人又心碎的故事,少女之间介于友情和依恋,杂糅着崇拜、嫉妒、独占欲与坚贞的情谊,永远是我最喜欢的主题之一。波伏瓦笔下的扎扎没人会不喜欢,我们就像执笔的波伏瓦一样用怀念和惋惜的目光,深深地看着她回忆里扎扎短暂美丽的生命,以及带来的的关于反叛和寻找自己的意义。译后记的最后一句非常厉害:“希望用中文讲述的这个故事,听起来仍然是波伏瓦的声音。”封皮好看,像蕾丝一样的设计太美了。
- 顾佳期2024-03-26 00:17:12广东
不好看,故事乏善可陈,只是波伏娃,但波伏娃也不行。如果这本书不是和作者现实互文,应该就也5、6分。 触动的点,是她形影不离的至交好友死亡,带来的伤痛一定巨大,而作者在四十多岁写这书,等于把伤痛扒开又重过一遍,对自己的心进行一场围猎,如果不是浩瀚的爱,很难做到。
- RollaD20dice2024-04-15 13:35:17河南
如果她死了,我就从椅子上滑下去一头撞死……哈哈哈哈哈哈
- Peekaboo2022-04-05 23:54:32
安德蕾,若你从不曾逼迫自己生活在宗教信仰与个人生活追求的矛盾中,你是不是就不会被不自洽的时空所折磨,你是不是就能看清,男友与母亲并非跟你一样习惯热烈去爱,你是不是就不会在自相矛盾的痛苦中消亡啊?并没有天堂啊。
- 浪客猫2022-03-31 16:06:42
一个天性自我意识强烈的安德蕾,生活在一个所有人都想要“教化”她的环境里,而这些人的底气也仅来自于自己被教化得更加完全。帕斯卡是安德蕾秩序森严的生长环境与反抗天性的折衷,短期缓解她的痛苦,长期消磨她的意志。没有献祭的扎扎,还会有后来的波伏娃吗?我想我们始终缺少一种共同体的视角和思想。希望以后的天才女友们,不需像扎扎一样夭折,也不需像莉拉一样消失。
- Soumir2022-04-03 22:55:14
“希尔维和安德蕾的青春,正如很多人的青春那样,不是大江大河向着大海一往无前,而是滚滚岩浆在地下奔袭寻找出口” 好喜欢影像资料里扎扎和西蒙娜的通信——“西蒙娜,我全心全意爱着你,您这位无视道德的优雅女士”
- Geronimo2022-04-05 17:58:48
稍可惜,篇幅太短,人物动机不足,对扎扎极高的评价碎裂在跳脱的人物行动里。我们不能用现实去补全想象,那不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 包子2022-05-04 22:25:50
波伏瓦在作品和采访中再三提及儿时好友扎扎对自己深远的影响。扎扎的身上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她有反抗规训和教条的本能和冲动,另一方面,她又不认同反抗的正当性。她叛逆,却顺从于宗教和家庭,她自我,却无法对抗束缚自己的牢笼。两股力量在她的心中不停地碰撞,最终把她消耗殆尽。看到最后扎扎亲手写下的信件,百感交集。多少如扎扎般冲动、热忱、有好奇心的女孩子被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所谓“期望”规训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生育工具,放弃了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草草打发了人生?
- 江户川跑步2022-03-20 16:31:13
我们还能有更大的自由与幸福,关键在于坚持找到自己,而非被宗教、家庭、情感折磨摧残。
- 绿雀2024-07-15 01:14:51江苏
虽然已经被前言剧透,但看到结局还是很难过。太窒息了。
- 白芜2023-10-15 16:11:46四川
不知道是从哪里开始出了错,希尔维最后才成为了更自由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