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茅海建戊戌变法研究)茅海建【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中世与近世之间
    中世与近世之间2022-04-05 11:26:22

    核心两句话:没有张之洞这样的领导,维新变法能成功吗?连张之洞等主张改革的人都反对康梁,维新变法能成功吗?

  • amelia
    amelia2022-06-04 22:13:09

    比起畅销书,这样的书经得起反复审视,也能让人思考。历史学者大可以看门道,从没一分书信和奏折中看看分析的思路;而外行也足以看到一些微妙的关系。张之洞与康梁,以及背后的势力?卷入其中的青年与骨干?多少细节在风浪中酝酿,但几乎没有留下半点痕迹。现实永远比小说惊心动魄和残酷——理想主义重要又不重要,要办事;1. 康梁集团连革新派都未能争取,变法前景早已注定;2. 强如张之洞等封疆大吏,信息渠道也比较单一,且不一定准确;3. 戊戌六君子之一杨锐,乃张之洞“坐京”,事变后不审而诛。不知道张之洞悲痛之余是否反思到正是其阻止了杨锐奔丧,杨锐因此得蒙召见命为军机章京参与新政,最终大难?

  • Anabasis
    Anabasis2022-11-21 15:48:00北京

    此书仍遵循茅海建老师避免宏观叙事的治学态度,于让人略感枯燥的电稿信件日记等史料中还原那段历史。让人见到远离政治中心的疆吏获取政治信息和与皇帝沟通的方式,同时也打破了戊戌六君子似乎是某个被共同理想感召聚集到一起,最后英勇就义的形象,他们内部也有意见分歧,也分属不同的政治势力。戊戌诸作读下来,茅海建老师语中对康多有讽意,而对张之洞李鸿章等服膺儒家思想的诸臣无此类笔法,似乎是某种儒家文化的无意识反应,令人读之颇觉有趣。

  • 北纬67度3分
    北纬67度3分2024-08-16 00:19:08江苏

    超强历史逻辑、细密考据,用每一份电报、书信、奏折层层推理,虽是尺挪寸进,但这种史料重构简直精彩绝伦。作为外篇的容闳、李提摩太、《老残游记》作者刘鄂的“另面”,史料解读简直写出了妙趣横生。

  • 建颜
    建颜2024-04-14 21:20:51北京

    从张之洞的视角,揭露了戊戌变法的另一面相。梳理张权、张检、张彬与张之洞之间的密信密电往来,揭示诸多戊戌变法中未被揭示的核心机密:考察张之洞戊戌前后搜罗政治情报的情况;考证了张之洞与杨锐的关系,后者是张之洞的“坐京”;考察张之洞与汪康年、黄遵宪的关系,以及康、梁争夺《时务报》的细节;考察了戊戌时期张之洞与陈宝箴的交易

  • 掌礼官上野介
    掌礼官上野介2023-11-12 15:04:21北京

    不忍释卷,两日读毕。张之洞的情报网络让人印象深刻,眼光手段均是上上人物,然清流出身,不若曾左李刘文武兼备,每逢大事总恨气短,终不是慨然以天下为己任者。相比下更佩服陈宝箴,治湘数年间竟将最保守落伍之省份一变而至革命开化,湘人受惠至今。至于康党只不过镜像的腐儒酸生,学了点西学还真以为自己是圣人了,把政治当儿戏,怀疑放到地方上连一个县都治理不好。

  • 何用剑为
    何用剑为2023-11-23 01:27:14安徽

    康有为行骗天下,道貌岸然,曲儒抑佛,妄称改制。顷以康说试旁人,可知其人本色。

  • 那儿的事儿
    那儿的事儿2023-09-16 17:39:00上海

    1.将一封封枯燥、孤立的书信、电报串联起来,并从中窥见戊戌变法中常为人忽略的一面,可见茅老治学功力之深; 2.张之洞与黄遵宪就《时务报》冲突这一部分太精彩了,不亚于推理小说。

  • Eugene.
    Eugene.2023-09-10 12:51:47四川

    全书充满了详实细密的史料铺陈,翻阅时常常钦佩作者的耐心。由1840年到1898年的变迁多么猛烈,但时人又何曾能想到,康梁与体制内改革派的观念之争在下一个五十年的开头就扬尘飞灰,在观念的崩塌与重建中,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将历经更加猛烈的摇晃…如此种种,令人万分感慨又不知从何说起。

  • 阎川
    阎川2023-05-28 00:54:37四川

    不算特别有逻辑的研究,可算茅海建先生的论文结集,但仍然非常让人震撼。以前对晚清史中张之洞的理解总有些模糊,经过茅海建对这些档案的整理和爬梳,张之洞几乎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小王国,且在清朝内部张开了一张巨大的情报网,尽管本书将目标锁定在戊戌变法前后张之洞的作为,但已经可以看到他如何小心翼翼地使用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去干预朝局。当然,整本书还是显得过于细碎了,对于想要理解戊戌变法大局的人来说,其实主轴是很简单的,张之洞与康党刚开始有联合但后来成为死敌,张之洞一直在设法阻挠康党变法,而有自己的一套变法打算,戊戌政变之后,又巧妙维护光绪帝。我自己总觉得,张之洞似乎已经养成了一些地方主义习惯,对于入京辅政并无多大兴趣,所以不管他有多少改革思路,到最后仍然救不了大清国。

  • 吧里吧里
    吧里吧里2024-04-22 17:10:33江苏

    老练的政治家永远体面

  • keep dreamer
    keep dreamer2024-07-06 09:33:59上海

    一套书看下来,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因为步子迈太大扯着蛋了。上层建筑的推倒重来,从来只适合改朝换代。且不说光绪无权,即使有权,也不能保证百分百成功。

  • 宁壹阁居士
    宁壹阁居士2024-05-06 23:42:19湖南

    正面交锋显问题,另面叙述透线索。

  • 绿猪
    绿猪2024-06-03 08:44:58安徽

    p222赵凤昌卒年误

  • imw-
  • 沅沅爸爸
    沅沅爸爸2023-03-15 06:27:20陕西

    资料翔实,推理缜密。 条条大道通罗马,可是罗马最终是谁的罗马? 借伟人的话,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可是搞得多多的必然需要对自身目标进行取舍中和,这就很难了。 另,督抚外臣对朝堂影响感觉不大。

  • 陈熹
    陈熹2023-07-07 04:51:21美国

    1)涨了不少知识;2)关于容闳一节资料有用;3)总体连缀不当,很难读,还不如直接贴档案加长按语;4)茅氏文笔一如既往差,一拽文词就很尬,书中讥讽李提摩太好文雅而手笔不高,余读作者亦有是感。

  • 快意恩仇路
    快意恩仇路2022-11-09 19:37:29广东

    张之洞也好,康梁六君子也罢,昙花一现而已。

  • hensher
    hensher2022-11-09 14:37:55辽宁

    一如既往的用扎实的史料和考证,从张之洞的角度看戊戌变法的过程

  • GaAs
    GaAs2023-03-27 15:26:23北京

    “从现存“张之洞档案”来看,陈宝箴似未到武昌停留;他回到南昌后,也未再去湖北。由此至光绪二十六年六月二十六日(1900年7月22日),陈宝箴“忽以微疾卒”。两人终未能相见。”这一句莫名有种画面感。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