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静寂工人:码头的日与夜》【一部码头工人的“伤心民族志”,全球化浪潮席卷下底层劳动者的真实境遇,“像个男人”的期待背后不堪重负的压力】魏明毅【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 袁长庚2023-03-24 16:44:43云南
今年春季选给硕士生同学们读书会的毕业论文范本,堪称精巧的民族志文本,即使在改动成非虚构作品的过程中拿掉了所有的理论分析,依然能看到这背后扎实的框架和调查工作。这是我认为美好的人类学,也是我愿意在这个世界上不断传播的人类学。
- mumudancing2022-12-08 10:52:30江苏
结合台湾那之前和之后的宏观背景看,曾经以为“永恒繁荣”的假象还会落在更多人(包括我们自己)身上,碾压一代又一代人的梦碎。
- 月亮可更换2023-05-09 08:37:10河北
这本书讲述的是基隆码头人声鼎沸到底层男性码头工人逐渐被时代淘汰的事情,其中的很多男性的痛苦我完全不能共情,比如年轻的时候出去pc然后对于子女的教育完全没有上心,父亲角色缺失,等到老了子女如何与其不亲近然后觉得什么十分痛苦,我看了只觉得自找且活该。最低贱的男性都可以剥削一个更加可怜的女性。 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觉得这个话题他可以写得更深入一点,从一个码头看到一类群体再看到一座城市乃至一个时代。但是他很浅显,而且没有提出什么新的论点,没有任何的新鲜的东西。没有达到我心里关于这种话题的预期,感觉就是一些重复且没有多大意义的论述而且我看的好无聊。
- 2koo2022-12-07 21:38:03广东
时代巨轮驶进基隆港,又转头离开,留下一张张静寂的脸孔和一个个破碎的灵魂。
- 凸嫲凸2023-04-18 18:24:42山东
含有许多自身主观视角的田野调查不是最差的,用男人嫖娼来写“男性期待”的失落是非常恶心的。
- 赫恩曼尼2023-07-17 21:40:33北京
七八十年代被全球市场航线选中的基隆港,像极了八十年代曾被政策眷顾的东北老工业基地。那奔流不息的码头和日夜不停的老厂区一样,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财富、地位和荣光。而当航线改变,政策倾斜,机械化取代人工劳力,民营化席卷而来,一群人被遗忘在原地,生活失序,意义抽离,从前的关系网络轰然瓦解,人口外流,繁华变静寂,荣光落凡尘……听完这段集体陷入底层的悲歌,谁又能说,下一个被遗落的人,不会是自己呢?
- 时间之葬2022-12-08 21:59:23云南
记录的部分很好,评论的部分值得商榷。从一个人群身上,试图管窥折射一个港口、一座城市乃至一个时代的面貌与几十年的流变,但最终的的落点却是一种近乎天真的左派关怀,把锅甩给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自由主义,却无视任何行业自有其兴衰转变的自然经济规律
- 乔峰2023-01-01 10:26:39四川
他们也只是被淘汰的一部分人。 可惜以职业明码标价就是这个世界的通用规则。
- red_back2023-06-17 19:28:48山东
作者选择基隆作为田野地点某种程度上是因其男性中老年的自杀率最高,整本书逐步揭开了原因。90年代以来基隆港丧失了全球供应链上的优势位置,码头工人随之失去的不只是经济收入,还有原本丰富的情感文化支撑——工人间的同性情谊、茶仔店阿姨仔的伴文化,而公共空间的阶级化和观光设计意图又把不符合此意象的他们逐出。作者在末章的结论堪称悲愤“面对变迁,决然离世成为了这群码头工人的沉默回应:然而讽刺的是该行动避免了社会冲突,避免了新舞台的完成,维系了连接与挂断变动历程中的稳定”。作者认为“政策制定者放弃独立而深刻的思考,全然围绕着新自由主义的逻辑打转”,“尽管国际经济市场引动灾难危机,但政策的制定和社会文化才是决定灾难程度甚至转化危机的关键机制。”
- 三周華不注2023-02-28 11:52:37湖南
补标。可能因为作者是心理医生,所以只能倾听以及引导,不能批评受访者。看着书中说这些工人年轻时花天酒地,逛红灯区寻求心理慰藉,年老了浪不动了,无用了,家庭不和,被子女抛弃,还得由妻子照顾(背后的她们才是应该被记录的),然后简略分析这些造成工人情况的社会背景,真是无语了(尤其是“伴文化”写得是个啥,我反正是外行人凑热闹,看不出有什么水平)。
- 冬至2022-12-13 14:13:24上海
“像个男人”的心理需求和社会关系还是很乡土的,或许可以说这些基隆码头的工人在基隆港的鼎盛时期,无形中构建了一个无乡土根基的乡土社会的变种,男性对女性的需求从圣母-妓女两分法也变成了三种:传统的母职需求、性需求、陪伴需求(即伴文化)。而且书中所论述的新自由主义影响,体现在个人和家庭内部的情况,也非常像乡土社会中传统男性力量衰落的模式。(序言写得好,读着蛮感动)
- 若漫2024-01-03 21:42:13山东
作者有多年从事心理咨询的经验,田野中也比较注重男性工人们的情感世界。男人们在其关系网络构建具男性气概的“gau”形象,获得同性间的认同,只是gau并不能使男人们真正踏入彼此世界寻得心安。于是又有伴文化,又在红灯户和茶店仔中分别寻求性与情的慰藉。随着全球供应链及地方产业调整,男人们被驱逐重回家庭,在寂静中成为失声父亲失格男人。只是在曾经“繁华”幕布热闹氛围下男人的生活世界里,由妻子孩子构成的家庭也是失语的。结尾部分将批判指向新自,但也提到“政策的制定和地方社会文化”的问题。新自不是单纯来自外部的、纯粹又无形的存在(或者写在纸上的大词)。应关注其如何进入,如何在地方既有的社会/文化情境和政经结构中型构其变体。但还是感觉作者在结尾的一些阐发相比起来缺少更扎实的支撑,并未更详尽地展开。
- 吉尔斯丹斯基2024-09-16 14:06:32陕西
非常男性中心主义的写作,好像这里面的男性工人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受害于新自由主义就可以正当化这群男人对配偶、情人和子女的伤害😅丈夫搞一些(不经一致同意的)婚外情,他中风后,妻子还在作为家里唯一经济支柱的同时伺候他进食排泄,我感到无比的悲哀😅
- 毒妇脸少女心。2023-01-13 21:05:42广东
装卸工人、入不敷出的大货车司机、饱经风霜的茶店仔阿姨、失语返家的父亲……他们就像一粒粒微小的光波,因碰撞时而迅速苍白、颤抖。他们的社会关系也是相当简单、淳朴的,作者依托多个切入点,从男性工人的黄金时代讲起,到阶级凋落,以及贯穿始终的男性底层文化的演变,传统社会关系中的男性身份和力量的式微,他们在此特定背景之下的固有局面和对女性需求的种类,书中脉络呈现得相当明晰。每一种身份、每一种人格、每一个家庭只不过是被生存和亲缘关系维系起来的拓扑结构,其余则皆由生存的困境、创痛交付于他们。
- 姜小白2023-07-01 19:54:29湖北
基隆港五六千工人的跟踪记录,却能拿出如此丰富宽厚的观察角度,很让人佩服。一直觉得观察农民工,必须要想办法建立关系能真正看到红灯区的卖春跟多家庭畸形关系的疲惫与空虚,具体到如何影响对幸福的感知,个人行为又是如何被群体观念支配。跟陈年喜的两本自叙比,既有专业的深刻,也不乏温柔的怜悯共情,基隆工人的抗议拿到权益以及工会转民营的无可奈何,大时代的碾压两边对着比更显伤感。数次被精确的数目带偏,要换算下才能反应过来,其实出版社可以直接换算成人民币更好,做好备注就好了。
- 小飞侠2022-12-19 14:39:53广东
在时代的浪潮席卷和技术的迭代下,总有一些自认为有“优越感”的人群会被牺牲掉,成为边缘化的对象。
- 艾德伍德2023-01-04 15:40:08广东
可算是一篇很好的博士论文,选取的几个人物切片加上后部分精彩的论述,可惜的是多数人还会重复昨日的故事。
- 攸川2023-01-03 18:39:18上海
全球化变革的本地展现
- 等石灰石2023-02-14 10:09:50广东
书很短,但已经可以比较清晰地把这个群体样本描写出来,书最后说的“紧随码头装卸工人之后,会有货柜车司机、中产阶级,以及更多群体的消失,这些劳工依序被界定为结构性失业,仅是跨国供应链在不同时点进出不同地方社会的结果;基隆港城与台湾其他地方的差别,不过是历史时序上的不同而已。在全球化的情境里,码头工人身上发生的故事,不会是单一、偶发、特殊的;那样的故事,会在不同的历史时点,以不同却相似的样貌发生。”非常赞同,我也窥见了自己可能的命运。
- Mr.02023-02-19 03:22:42福建
一天,码头工人王家龙接到一通来自刑事组的电话,被告知他交往许久的婚外女友自杀了。在那之前,王家龙一度被视为“gâu lang”,即“很有本事的人”,性关系则是一种衡量“本事”的指标。婚外女友自杀,预示着曾经受人尊敬的码头工人正经历着“阶层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