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瘟疫之夜》【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新作!灾难来了,我们将如何度过?帕慕克继《我的名字叫红》之后又一部悬疑史诗,构思四十年,呈现奥斯曼帝国晚期社会全景】奥尔罕·帕慕克【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渡边
    渡边2022-12-25 11:11:44江苏

    帕慕克和卡梅隆有一点类似,就是相较于叙事,他们都更执迷于创造一个“世界”,并在其中填充大量的细节,即便这些细节对故事并无必要性,仍然乐此不疲。所以这本小说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帕慕克本人的这种兴趣所在和着力点,与当下读者对“瘟疫”小说的极大预期,发生了错位和矛盾。很费心力也见功力的一本书,但对“当下”来说是不足够的。

  • malingcat
    malingcat2022-11-18 10:25:13上海

    号称有福尔摩斯的反侦探小说。号称有历史人物的伪托虚构。号称革命领导人的普通读者。号称国旗的商标。号称必然的各种偶然。明格尔如何进入历史叙述?作家手把手教,这一课叫做:认识历史。

  • 百忧解
    百忧解2022-11-18 00:43:38山东

    老老实实的讲故事,没有花哨的文笔。前半部分节奏拖沓,很干瘪,差点读不下去,从明格尔独立开始就精彩起来了。但仅仅只是讲了个不算难看的故事,总体低于预期。

  • 陆支羽
    陆支羽2022-11-09 19:46:02北京

    4.0。不如预期。1.瘟疫暴发后,这些疯子突然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比疯子更癫狂、更纠缠不清、更让人反感和恐惧的瘟疫狂人。2.因为害怕把噩梦说出来会让情况变得更糟,人们要么缄默不语,要么编造谎言麻痹自己。3.恐怕只有诗人而非历史学家或小说家能描述城里弥漫的那种绝望。这是一种使人无法谨言慎行、无法深入思考、无法采取行动的绝望,是一种“我们终究是死定了”的宿命感。4.亚洲的一些宗教中,人们可以通过尸体燃烧时烟雾的颜色和浓度来判断死者是有罪的还是无辜的,是正直的人还是邪恶小人。5.我们所处的时代,狂热的民族主义正逐渐抹消历史与文学、神话与现实、颜色与意义之间的差异。

  • bookbug
    bookbug2022-11-16 12:31:12北京

    尽管小说的构思由来已久,但要说帕慕克完全没受这三年近况的影响,也是不现实的。只不过瘟疫对他而言更像是个背景或由头,是用而非体,是薄伽丘而非加缪,是人物的熔炉、情节的催化或历史的推手,帕慕克要写的,仍是纪事与虚构的交织、历史与现实的对照,这点在前半部以命案为幌子展开的叙事中还不太明显,到了明格尔独立呼之欲出时逐渐清晰:从一个国家的诞生,到忍看朋辈成新鬼,再到城头变换大王旗,数百年来民族主义的沉浮与兴衰,在明格尔这座孤岛上不断重现,小说主线也戛然而止,至于后事的交待在我看来可有可无。不过,读本书时我恍惚有种小时候读大仲马的感受,很熟悉也很亲切,而彩蛋中帕慕克也仿佛心有戚戚般安排了《基督山伯爵》失落章节的彩蛋以及与书中核心情节之一的呼应,读之会心。

  • 陆钓雪de飘飘
    陆钓雪de飘飘2023-02-11 22:49:35山东

    妻子是在暗示让卡米尔跟她一起去吗?但无论怎样,在做出决定的那一刻,两人意识到他们是幸福的。他们不曾知道,床笫之欢和夫妻情谊如此美好。他们彼此深爱,讲着孩提时代的家乡话,谈笑风生时还透着孩子气的天真。然而后来一些正统的历史学家和一心想要发财的记者信誓旦旦地称,夫妻二人根本没有感受到明格尔语的奇妙之处和无穷魅力。毋庸置疑的是,这门语言可以追溯到古代明格尔人生活在咸海以南隐秘的山谷地带的部落时期。到了 1901年,被十字军、威尼斯人、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相继压制的明格尔语只有很小的使用范围,局限于阿尔卡兹的几个居民区和岛屿北部山区的村子。明格尔语既没有获得表达现代世界的思维、物质、精神和概念的能力,也没有形成能与天主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文化相匹配的复杂词汇。钓雪按帕慕克真有你的,瞬间以为艾柯洛奇

  • 四叠半主义者
    四叠半主义者2022-11-16 07:37:02上海

    好难看的一本小说 难看到为了能心安理得的开骂 我硬是忍着恶心读完了 没读到帕慕克的其他书 单就这本书的水平 他能获得诺贝尔奖 充分说明了这个奖颁的有多参差不齐 他也就比马尔克斯差了一百个莫言吧 我觉得以后可以用帕慕克 作为书难看程度的度量单位 一帕表示不难看 这书最少能拿个一百帕 想写得有意思 想写得有深度 写出历史厚重感 借一个虚构的岛屿的独立史 写出奥斯曼帝国日暮西山的全景 借助一场瘟疫引发的民族独立战争 写出民族主义的是与非 结果这些目标一个都没达成 还把一个明明很有意思的故事写得这么难看 如果说卡米尔挥舞着明格尔玫瑰旗喊出的是独立和自由 那么帕慕克举着这本书发出的最强音只有两个字 失败

  • 孙小满
    孙小满2023-03-14 20:07:44湖北

    这并不是一本瘟疫之书,而是帕慕克最拿手的主题:西方与东方,科学与宗教,现代化与传统,世俗改革,帝国落日。以及这又是帕慕克最惯常的伎俩,假装参与到故事的叙事当中,成为故事里的角色,好像自己只是个转述者,而不是创作者,不知道这是作者的谦虚还是傲慢呢?再以及,无法理解自己为何总是能把一个宏大叙事的故事,像《雪》《我脑袋里的怪东西》这样,读成一个个爱情小说。

  • 欢乐分裂
    欢乐分裂2022-12-09 15:32:25上海

    常见元素一应俱全——虚实相间的叙事体,追溯奥斯曼帝国斜阳落幕的心绪,(一度隐没的)悬疑线索穿行始终是隐秘动机,细密画般精致连缀的群像书写,大体量覆盖下的时间漫游和空间置换,华彩爱情的惊鸿一瞥(为卡米尔与泽伊内普的短暂美好落泪);读这般长幅画卷般的大部头,适合舟行波上、沿路看景的节奏去观摩明格尔岛——它凝缩着人类社会面临瘟疫的百态全景,政权更替导向的思潮变迁(各种体制几乎轮流上演一遍),多元宗教/文化在同一块土地上如何撕裂或共存,几乎可算是微型的、缩减版的历史进程。 全世界盛行的民族主义之风+疫情困局,是虚构的寓言/预言,更是现实的拟态,也许会并不惊讶地发现历史与文学是如何互相抄袭,老调重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最终见证战胜瘟疫并全身而退的是温和改良派的女性+务实派专业领域人才,很妙。

  • Lavender
    Lavender2022-12-20 17:04:55广东

    读起来有点枯燥,可能因为我不是土耳其人

  • Astra
    Astra2022-12-19 21:13:47四川

    🐑着读完了整本《瘟疫之夜》, 由瘟疫的夜色掩盖着的,是政治、民族、信仰的斗争。

  • 是西西呀
    是西西呀2023-01-04 13:14:25中国香港

    有趣的很

  • 姓胡的小熊
    姓胡的小熊2023-02-23 08:50:13浙江

    趁着疫情还没结束太久拿起来读的。对疫情结束那段的感受,和现实体验到的感受类似。不知道以后能不能读到写这疫情三年的作品

  • momo
    momo2023-02-16 17:53:49浙江

    作为一部小说个人觉得不太行,流水账似的,没有吸引人读下去的欲望

  • L'aquoiboniste
    L'aquoiboniste2023-02-24 23:23:37四川

    冗长乏味,车轱辘一样的叙述

  • 🐘
    🐘2022-12-24 15:14:53安徽

    边咳边看

  • 偏见小姐
    偏见小姐2022-12-25 15:11:16北京

    2022年的阅读收官

  • 追风的Meow
    追风的Meow2022-12-25 23:59:17上海

    大瘟疫很多时候是影响国家甚至世界格局的一个突发性事件,这些微生物不屈从人类的意志,却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乃至天翻地覆。这个故事,甚至许多过往的历史和现实,五一不重复这一铁律。而人的抉择是主观而多样的,帕慕克将历史化为一个模型,将人类的抉择写入这本小说中,将民族和宗教的争端、现代性的矛盾性和东西文化的碰撞融合进了这个故事里,组合成一个较宏大的叙事。再借以可读性较高的悬疑成分,可以看出其野心之大和功力深厚。

  • 飞鸿
    飞鸿2022-12-25 23:59:06广东

    感觉很多内容和近几年的一些现实一模一样

  • Aviva
    Aviva2022-12-26 15:59:03四川

    开始充满异域风情,后面越发冗长。主角们基本对瘟疫毫无作为,只顾争权夺利。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