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伪善的医疗:医疗的限度与更好的告别》(陪伴中风父亲六年,一部直言不讳的疾病回忆录,认真审视过度医疗,一份现代医疗状况的报告书 理想国出品)凯蒂·巴特勒【文字版_PDF电子书_雅书】

  • danyboy
    danyboy2022-10-27 01:58:40北京

    首先是一本叙事作品,讲述了作者的父亲中风后,他整个家庭生活遭受到的巨大影响和观念转变;同时,也是作者对西方当代医学反思的社科作品,探讨现代医学对人的忽视,对整体性的割裂。中文译名中的“伪善”二字,多少有些激烈了。因为在我们这里,医疗资源还是紧缺的、不平衡的。仍然是那个比喻,在前现代的地方批判后现代。但不管怎样,本书揭示的对健康、医学的人本主义把握,是必要的。

  • 怪櫯櫯
    怪櫯櫯2023-11-24 23:19:27广东

    ✓医疗科技为何到头来只是在延长对患者的折磨?我们对生命的感谢有多深?我们又愿意承受多少苦难来换取更长的寿命?现代维持生命设备将生命延续到毫无意义的地步,又逼迫患者体验不得安宁而死的无助。医生犹如小贩,一件件贩卖医疗器材,医生之间毫无沟通,他们只做短线思考,降低医疗干涉行为意味着没人能赚到钱,市场控制了一切。但也是因为许多医疗肇始于家属无法接受现实,坚持治疗,医生唯恐诉讼缠身而被迫照办。全家都希望心脏起搏器从来没放进去过:【这是个困难的抉择,换作我,也希望他能为我做同样的事】父亲依旧神志清楚时,母亲将医学视为她终身抗战的盟友,保护父亲免于死亡的侵害,如今医学是敌人,死亡反倒是朋友。死得毫无痛苦未必就是善终,善终应该是带着信念、勇气与接纳之心面对死亡。

  • 陈钢
    陈钢2022-11-19 09:25:07浙江

    感同身受因为我有照顾老人的经历,作者的核心观点是,目前延长生命已成为行医的首要道德原则,无视治疗带来的痛苦,低下的生活质量和高昂的医疗成本,另外还彻底拖垮家属。即作者所言“现代维持生命设备,勉强让他活在无生趣的劫难中,又逼迫他体验不得安宁而死的无助”“患者通常不会留下遗言,因为他们的话语已经被呼吸器管线所阻断,至于他们的意识陷入药物作用的混沌中,这样一来才不至于自行拔出那些将他们束缚在人世间的管线。”

  • 熊阿姨
    熊阿姨2023-05-12 15:32:10北京

    给老年人加心脏起搏器和疝气治疗,到底在延续生命,还是把患者及全家人拖下水?全书用三条线来解释这个问题:1.作者父母的晚年经历和家庭故事;2.单纯为了延续寿命的过度医疗与被忽视的老年人日常照护福利.3.联邦医保和大型商业医疗公司的合谋。全书感性比例略高,硬内容少了些,对「伪善」的揭露不够狠,至少应该多采访几个医药代表、外科医生和医保官员和福利机构。

  • cancel
    cancel2022-11-13 17:23:00广东

    必要但不令人愉快的知识

  • miao
    miao2022-11-13 19:02:45北京

    关于临终与死亡的真实故事。有很多情绪有共鸣。人生末尾的阶段,虚弱,退化,失能,衰竭,弥留,伤逝。每个阶段都有你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解决问题靠你的心智。人到中年,这是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课题,值得一读。于我,活着的质量是最重要的。

  • kokomi
    kokomi2022-08-19 15:27:46浙江

    作者写的是自己父母的事情,特别真实。老了死掉不可怕,死不掉才可怕。

  • Ma
    Ma2024-05-07 11:17:24北京

    整体不错,除了书名翻译的有点带偏。死可怕但不是最可怕,老年痴呆没有尊严的死去会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一定不要中风,它会给大脑带来不可逆的损害,还有心脏病的处置一定要谨慎。一个人状况到了临界点,活下去是诅咒,死亡还可能是种福气。 对衰弱的老人而言,没有小手术或微创,会造成日后遗憾的医疗判断,通常都是在时间压力下仓促决定的。决定前详细询问相关优缺点与可能的替代方案。尽可能的拉长独立生活与行动的时间,但不要想方设法延长生命,如疝气手术,心脏支架,而不要心脏除颤器或搭桥手术,因为其无法改善生活质量,只是可能延长生命。作者采访一位艾滋病人伊桑说,把握当下,让每一刻都活得更充实。缝补这些衣服以及与你的对话,就是我为死亡做好准备的方式。希望活到最后一刻还保持清醒,感受快乐,只是那天死亡来了猝死。

  • Riesling
    Riesling2022-12-21 13:20:05浙江

    对美国过度医疗的愤怒和揭发,也不能掩盖作者对父母相继病弱去逝后深沉的哀思,优美又冷静的文字,让我马不停蹄地读完。父亲中风后用心脏起搏器延续了五六年低质量的痴呆失能生活,这给照护者母亲带来了深重的负担:爱侣就像活的尸体,丧失心智、认知、视力、行动力。在父亲死后,母亲心脏也出了问题,她决定放弃手术坦然接受舒缓治疗,拒绝过度医疗。人和人的子女要怎么应对死亡?这本书为我解开了新的答案一角,可以和《最好的告别》对照看。A better way to the end。

  • 爪和蹄是好盆友
    爪和蹄是好盆友2022-12-21 20:08:12北京

    今年又读到的一本好书

  • 穆艺
    穆艺2022-12-18 22:33:36重庆

    与其说这本书试图在批判现代医疗体系虽然延长了人的寿命,却不能让人们在晚年有质量的生活,完全失能的人生是否还有过下去的意义,对于承担照顾义务的人是否公平,不如说作者是在和自己和解,和自己父母的病痛死亡,以及自己的家庭的关系和解。如此大而沉重的问题,仅仅凭自身的经历和主管感受是无法充分论证的。

  • 潘小魚大醬
    潘小魚大醬2023-02-24 08:30:19北京

    3.5星。过度医疗和好好善终有时候很难平衡,这个难,既在于对身体、医术的不确定,也在于挣扎的人性。

  • 光子
    光子2023-02-11 17:38:37北京

    知道了很多不知道的事,但我也不确定知道了是好还是不好…反正也从来没人手把手教过该如何面对和处理…我看到有人说她父亲还能自己行走远没到这个地步,我在想是不是大概作者他们对“尊严的活着”的标准更高吧,毕竟人家没有俗语讲“好死不如赖活”…以前我被灌输的都是只要你恳求医生,就会激活他们的善行创造奇迹,这本书的内容是我从没想过的…总之,及时行乐祝“善终”…

  • 杨不过🌈
    杨不过🌈2023-02-12 14:04:10广东

    看完后更想了解国内相同的制度和流程,或许能让自己更有心理准备。但愿安乐死能早日普及开,母亲也曾说过类似的话

  • vanillalalala
    vanillalalala2023-02-10 15:36:05湖北

    讲父亲的中风的治疗期间,写了除治疗手段外的,佛教和禅宗里墨绘手法画出圆相图enso类似人文艺术的疗愈。母亲的死,更是勇敢接纳死亡。临终时采取慢疗(临终关怀)是一段接纳的历程。

  • 🦌
    🦌2023-03-13 17:12:16甘肃

    我给满分。我认为成长过程中我们都应该积极面对并开展和接受关于生死的教育,它不应该是让人产生畏惧的,它是生活的。

  • 捡纸拉粑粑
    捡纸拉粑粑2023-03-13 21:27:02广东

    书的原名叫knocking on heaven‘s door,这译名整得有点玄乎…

  • 屎总不够黏
    屎总不够黏2023-03-18 22:54:15浙江

    去拥有直面死亡的勇气、捍卫自然死亡的权利。

  • 阿梦
    阿梦2023-05-18 17:39:13湖北

    过度医疗在情感与经济方面都是不可取的。从过度医疗将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角度看,毫无尊严与生活质量的活着是虽生犹死的;从负责照护生活不能自理的家属的角度看,长期的照护生活将拖垮照护与被照护的人。作者讨伐过度医疗的切入点在于医疗器材厂商与医生的利益勾兑,这个论点很好证明,也比较容易说服人。然而,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现代医学以及民众应该如何看待生死。这里面还涉及几个实操问题:比如:如何确定被照护者准备好了迎接死亡;如果被照护者未准备好迎接死亡,伦理应该如何处理照护者与被照护者的权利与义务;如何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家人结束活着的痛苦而不使自己成为杀人犯;作者主要讲自己的照护感受,次要讲现代医疗结构性问题。作者如果不讲那么多的佛教就更好了,好像科学的进路有只有宗教这一条路。

  • 岂能无怪哉
    岂能无怪哉2022-10-13 00:54:38北京

    对自己的事讲的太多了。医疗的部分讲的又很浅。我又太困。

评论来自豆瓣,评论内容仅为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