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
就这两天,南方北方的朋友们又要打起来了。和「粽子是甜的还是咸的」、「豆腐脑是甜的还是咸的」这样的问题一样,「小年到底是腊月二十三还是腊月二十四」又一次成为了分裂中国的政治问题。其实不用争得脸红脖子粗,日子都不重要,还有人正月十五过小年呢。我们追求的是个氛围,毕竟,小年来了,春节还会远吗?
词条内容:
提到小年,就必须先说说神仙里的「基层干部」灶神,民间俗称「灶王爷」。灶神是早在夏朝就已树立的神祇,到了殷商时期,「祭灶」被列为国家最重要的「五祭」之一,至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了。相传每家每户都有守护自己的灶神,而小年这一天则是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全年情况的日子,直到除夕,灶神才从天宫「回家」。
小年这天的传统食物,其实也与灶神的传说有关。无论是东北的「灶糖」还是北京的「糖瓜」,这些食物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粘住灶神的牙,堵住灶神的嘴,让他们「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所谓「灶糖」或「糖瓜」其实都是粘度很高的麦芽糖,外表凝固的十分坚实,里面有有些微小的气泡,都是空心的,软化之后非常粘牙。
关于灶神的起源,一直都是一笔糊涂账。有人说是一个姓张名单字子郭的人,因为有歌谣为证: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枪;有人说是火神祝融;有人说是个美女;更有人将灶神直接安在了三皇五帝的头上,包括黄帝、炎帝、颛顼等等都在传说之内。不过从史料来看,灶神的形象倒一直是头戴发冠、阔脸长须的富态模样。
小年的时间问题也是南北方「不可调和」的问题之一,民间有着「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其实清朝以前,小年基本上都是腊月二十四过的,到了雍正年间,由于每年腊月二十三要在坤宁宫祭祀,作为著名的「吝啬皇帝」,为了节省开支,雍正干脆在同一天把灶神也拜了。此后,王公贵族纷纷效仿,小年在官民之间也就变成了不同的日期。
除了南宋之外,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权基本都在北方,因此北方受官气影响较重,大都将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三。而远离政治中心的南方则普遍保留了腊月二十四的传统。由于朱棣的「靖难之役」名不正言不顺,作为朱允炆大本营的南京一直对朱棣的统治并不认可,人们在正月十五举行灯会暗自怀念朱允炆,于是元宵节成了南京的小年。
至于小年的习俗,尽管各地不同,但表达的意思除了表达对灶神的恭敬之外,主要都是提醒大家春节快到了。无论南北方,最重要的活动都是扫房,北方叫「扫尘」,南方叫「掸尘」,寓意扫除一切不顺遂,以新气象迎接新年。此外还有剪窗花的传统,主题无非是喜鹊登梅、三阳开泰、鹿鹤同春等,意在讨个吉利的彩头。
记叙小年的诗词并不多,最著名、也记叙最详细的当属宋代词人范成大的《祭灶诗》: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