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超过三百种鹦鹉,只有一种不会飞

《世界上有超过三百种鹦鹉,只有一种不会飞》封面图片
阅读:155
鸮(xiāo)鹦鹉(KAKAPO),Kakapo是毛利土著语言,kaka指鹦鹉,po是黑夜的意思,Kakapo翻译过来就是夜鹦鹉,中文翻译成鸮鹦鹉颇为相似。

它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不会飞的鹦鹉,因为太重飞不起来,最重可以长到八斤左右。它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之一。属极危物种。

鸮鹦鹉是新西兰地方性物种,曾经在北岛、南岛和斯图尔特群岛中广泛传播,但已经在这些地区及范围内灭绝了。 在1980年至1997年间,所有在斯图尔特岛上的鸮鹦鹉被运往离岸的,无捕食者的岛屿,以保护它们免受引进的哺乳动物和食肉动物的伤害。 该物种生活在鳕鱼岛(鸮鹦鹉)和垩白群岛(Chalky Islands)。

Kakapo好奇心很重,爱凑热闹,喜欢在夜间出没,白天睡觉。(不知道这是不是长胖的原因,参考你们嘻嘻)

它既不会飞,又肥,好奇心还重,见到人就很好奇地往前凑,就像这样。

好奇害死猫,以前遍布新西兰,现在濒临灭绝,目前只生活在新西兰最南边的一个小岛上。既萌又蠢数量还很稀少,从这个角度讲堪称鸟届的大熊猫。

新西兰之前每年都有保育计划,召唤大家坐船上岛去工作,吃住都要自己掏钱,折合成人民币几千块。有两个职位,第一种是保育员,帮助鸟类搭窝,观测鸟类生活,第二种是厨子,负责给岛上的其他人做饭。


「扩展阅读」-关于鸮鹦鹉的其他文化:

作为单一物种,鸮鹦鹉在毛利的民谣及信仰当中均有丰富的意涵。如它们不规则的繁殖周期常与饲果丰收年一同出现,像新西兰芮木树这类数年才结一次果的树木也在它们繁殖的年份结起累累的果实,致使毛利人往往会赞美鸮鹦鹉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另一个引证这个说法的理据是来自对它们的一种观察。鸮鹦鹉习惯在齿杜英木(Elaeocarpus Dentatus)及昆士半琼楠等当年的季节里把它们的浆果埋在僻静的水塘内,以备冬天不时之需;毛利人同样有这个习惯,他们也会为了这个目的,把食物深藏水中。这种独特的传统也来自毛利人对鸮鹦鹉的观察。

在鸮鹦鹉仍在新西兰大陆上广泛分布的时候,毛利人会捕猎鸮鹦鹉,他们用鸮鹦鹉的羽毛单独织成的斗篷,并因为味道可口而被视为佳肴。

每逢求偶季节,雄性鸮鹦鹉均在其求偶场内发出嘹亮的鸣叫,毛利人则可跟从声音方向轻易地将它们捕捉。此外在它们觅食、及在干旱季节时进行的沙浴也令它们较易被发现。

鸮鹦鹉多在晚间被捕捉,透过不同类型的圈套、陷阱、或是利用玻里尼西亚犬等动物,有时也用上多样的火棒使它们目眩眼花,并在它们惯常出现的范围堵截它们以利狩猎。捕捉后用毛利人传统的土煮方式(Hāngi)或是用滚油煮熟。

鸟肉本身的脂肪能够产生防腐作用,因此可直接放在容器内作日后使用。纳伊塔胡族(Ngāi Tahu,新西兰南区主要的毛利族)会把鸟肉放在由白松树心皮所造成的篮子、或是由巨藻(kelp)等造成的容器内,并把成束的鸮鹦鹉尾羽系在容器边上以知识别及作为装饰用途。鸟蛋亦是毛利人的搜集对象,他们形容鸟蛋与新西兰鸠(Kererū)的差不多。

鸮鹦鹉除了作为食物而被捕猎外,毛利人也会应用它们的毛皮──特别是羽毛仍然附在其上的──去制造披风或斗篷。每件这样的斗蓬需用上11000条以上的鸮鹦鹉的羽毛。

这套服饰不但美轮美奂,更具有非常保暖的效果。因此,每件披风均价值连城,特别是少数仍然保存良好的,更被视为圣物(Taonga)而被珍而重之。
毛利人的一句谚语“拥有鸮鹦鹉披风却仍然埋怨寒冷”常用以认容那些贪得无厌的人。鸮鹦鹉的羽毛也常用作装饰毛利族战矛泰阿哈(Taiaha),但在真实决斗时则会被除下。

除此之外,鸮鹦鹉也作为毛利人的一种宠物而被饲养。十九世纪时在新西兰的欧洲人,如乔治·格雷爵士(George Grey)就在一封书信中,提及他的一只鸮鹦鹉宠物在对待他及他朋友的行为,“像一头狗多于像一头雀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