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封面图片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由乾隆主持,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参与编撰,3800多人抄写,完成于1782年,耗时13年编成的丛书。此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册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乾隆命人手抄了7部,分别藏于“北四阁”和“南三阁”。

词条内容:

 
文学:四库全书

乾隆三十七年,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随后又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集、及武英殿所有官刻书籍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如火如荼的征书工作就从这一年开始了,一直到乾隆四十三年才结束,历时七年之久。朝廷还制定了奖书、题咏、记名等奖励办法鼓励百姓捐书。

 
文学:四库全书

征书只是第一步,接下便要对所有书籍进行整理。《四库全书》的底本有六个来源:政府藏书;清初至乾隆时奉旨编纂的书,包括帝王的著作;社会上流行的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佚书。四库馆先挑选底本,一种图书一旦定为四库底本,还要进行飞签、眉批等加工,然后送呈总纂官三审,再送呈乾隆皇帝御览。

 
文学: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的抄写人员初由保举而来,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行贿、受贿等弊病,又改为考查的办法:先出告示,应征者报名后,令当场写字数行,品其字迹端正与否,择优录取。考查法虽比保举法优越,但也有不便之处,因此最后又改为从乡试落第生徒中挑选,择其试卷字迹匀净者予以录用。

 
文学:四库全书

校订是最后一道关键性工序。四库全书馆制定了《功过处分条例》,其中规定:所错之字如系原本讹误者,免其记过;否则每错一字记过一次;如能查出原本错误,签请改正者,每一处记功一次。一书经分校,复校两关之后,再经总裁抽阅,最后装潢进呈。分校、复校、总裁等各司其职,对于保证《四库全书》的质量确实起了重要作用。

 
文学:四库全书

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还编了《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全书考证》、《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等。《四库全书总目》收录书和存目书的总目录,每书之下都有著者介绍、内容提要、版本源流等考证文字。由于这些考证文字出于纪晓岚、戴震、姚鼐等著名学者之手,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文学:四库全书

乾隆为了存放《四库全书》效仿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的建筑建造了南北七阁。他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文学: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但在修成至今的200余年里,因焚毁、删削、错讹等原因,已经流失大半,只有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文溯阁本和文澜阁本传世至今,分别藏于台湾省、北京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