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

《卢沟桥》封面图片

卢沟桥在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词条内容:

建筑:卢沟桥

著名的卢沟桥,横跨在北京西南广安门外30里的永定河上。此桥始建于1189年,已有800多年历史。永定河在清康熙三十七年之前叫卢沟河,所以此桥得名「卢沟桥」。就在康熙年间,卢沟河发洪水,桥受到严重损毁,不能再用,因此进行了重修,同时也对河流大加疏浚,筑起长堤,并以金口玉言改名「永定河」。今天,在桥的东头,还能看到康熙八年所立的石碑,记录着工程的情况。

建筑:卢沟桥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句有名的歇后语道出了卢沟桥最大的特色。在卢沟桥两侧的石雕护栏上,各有140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雕刻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石狮子。早在明代的《帝京景物略》中,就有石狮「数之辄不尽」的记载。1962年的一次清点中,共统计出大小石狮子共485只。但在1979年的复查中,又发现了17个,这样石狮子的总数就变成了502个,今后是否还会发现,谁也不敢来划这个句号。

建筑:卢沟桥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已经闻名世界了。当时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见到卢沟桥后惊奇万状,在他的游记中对卢沟桥不吝溢美之词,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石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日后,卢沟桥就以「马可·波罗桥」的名字为外国人所熟知。

建筑:卢沟桥

卢沟桥属于十一孔联拱桥,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拱券跨径从12.35米至13.42米不等,桥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势平缓。河面桥长213.15米,加上两端的引桥,总长266.5米。桥身总宽9.3米。桥面宽7.5米。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入口处宽32米。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而拱桥也与板桥、吊桥、浮桥并称为中国传统的桥梁的四大基本形式。

建筑:卢沟桥

古时,永定河涧水如练,西山似黛,每当黎明斜月西沉之时,月色倒影水中,更显明媚皎洁,天公作美时,甚至可以欣赏到「一天三月」的旷世奇景。清乾隆十六年,钦定「燕京八景」,而「卢沟晓月」就是其中之一。其余七景为: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和居庸叠翠。当时均刻石立碑并有小序、诗文。燕京八景出现后,「十室之邑,三里之城,五亩之园,以及琳宫梵宇,靡不有八景诗矣」。

建筑:卢沟桥

在近代,卢沟桥这个本应风景如画、游人如织的地方却成了所有中国人心中一段屈辱与抗争岁月的开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七七事变」,也称「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宛平城墙上至今仍存留者累累弹痕。城内北侧今建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城东辟为抗日战争烈士陵园。城楼上为「七七事变」纪念馆和中国古桥陈列馆。

建筑:卢沟桥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通电,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提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8月22日,中国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年底,南方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局面形成,国共两党联合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