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

《武士道》封面图片

武士道(Bushidou)是指以不惜命的觉悟为根本,为实现个人于集体的价值,尽可能的发挥自身能力,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武士道发端于日本中世纪纷乱的内战中,消亡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烈焰下。武士道精神越千年,生命力极端顽强,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词条内容:

 
民族宗教:武士道

武士道精神起源于日本镰仓幕府,后经江户时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基于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的精神信仰而形成。中国的原始儒学是以孝为本,“父有过,子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但“君有过,三谏而不听,则逃之”。武士道论者认为这是贪生怕死,唯有纯粹彻底的觉悟死,才是武士道强人之处。

 
民族宗教:武士道

武士道一词真正成为日语单词是在日俄战争前后,明治32年新渡户稻造在美国用英文“BUSHIDO”代表“武士道”,当时仅为美国知识份子所知。直至明治41年此书从美国返销日本才被正式翻译成“武士道”。

 
民族宗教:武士道

武士道的目的与西方中世纪的骑士规章很相近:为战士设定生存的理念,将他们由受雇的杀手的地位加以升华。真正信奉武士道的武士崇尚正直、坚毅、简朴、质朴、胆识、礼节、信义、廉耻、武勇、忠诚、情爱、激越、豪爽、尚武等种种美德。只要武士忠于天职,就能得到荣誉。

 
民族宗教:武士道

当然,武士道也有负面的地方。比如武士经常残酷的对待俘虏,因为俘虏放弃了武士道精神。许多人仅仅因为这个原因遭到处决。中世纪的欧洲,贵族和骑士被俘后可以用赎金赎回,但日本人从未采取用金钱换回俘虏的类似作法。武士或大名在战场上被生擒,通常都会不光彩地死在俘虏者的手下。

 
民族宗教:武士道

日本用樱花比喻武士,因为樱花的特性很符合武士的特点。樱花很美,它最美的时刻并不是盛开的时候,而在凋谢之时。樱花的花期不长,凋谢的时候会在一夜之间全部凋谢,满山的樱花没有一朵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最大价值,之后毫无留恋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民族宗教:武士道

说到武士道,不能不提到“切腹”,这被武士认为是光荣赴义。切腹者要用一刀以上,切开自己的腹部。由于过程太过痛苦、自己除去内脏过于可怕,并防止身体向后倒,很多时候切腹者会委托信赖的人立即砍掉自己的头,这种补刀的行为称为“介错”。但切腹并武士道非唯一的正式自杀方式。

 
民族宗教:武士道

《叶隐》是日本武士道的经典修养书,“叶隐”就如树木的叶荫,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为主君"舍身奉公"之意。《叶隐》表现的武士道精神是果断地死,毫不留恋,毫不犹豫地死。此书是由佐贺藩的藩士山本常朝传述,由同藩士田代阵基听闻书写整理。山本常朝是日本江户时代的武士,此书将他树立为武士言行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