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封面图片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于1876年出生于杭州,父母均为美国在华传教士。他曾参加建立杭州育英书院(后来的之江大学)。1919年起开始担任燕京大学校长。1946年任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8月离开中国。86岁时去世于华盛顿,死后葬于杭州。

词条内容:

人物: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作为迄今为止最著名的美国驻华大使,对于我们的印象大部分应该来源于毛主席那篇入选了语文课本的《别了,司徒雷登》。文中将司徒雷登作为美国的象征而极尽讽刺,说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 但是纵观他一生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和离开中国的前因后果,这样说恐怕是有失公平的。他生于中国,死后又葬于中国,对中国始终是有深厚的感情的。晚年回国后的他更是遭到国内「麦卡锡主义」者的频繁骚扰,可谓晚景凄凉。

人物: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的父母都是美国在华传教士,他也出生于1876年的杭州。在美国读书并成为了牧师后,他于1904年携妻子回到杭州,并成为了第二代美南长老会传教士。1910年,他代表南长老会与北长老会合作共组杭州育英书院,书院的前身是1845年成立的宁波崇信义塾。一年后,学院迁入新址,因地处钱塘江「之」字弯曲处,更名为「之江大学」。直到1952年,院系拆分至浙江师范学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之江大学宣告结束。

人物:司徒雷登

1900年义和团事件后,北京的汇文大学和协和大学这两所教会大学就试图合并,但因矛盾太多,直到1918年才达成妥协。与两所学校都没有关系的司徒雷登成为新校长的最佳人选。他顶着各方压力北上,与蔡元培等人将新大学定名「燕京大学」。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司徒雷登从1922年起,15年内往返美国10次筹款,并在清华园旁边确定了燕京大学的新址。1929年,新校址正式启用,司徒雷登称赞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校园。

人物: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为办好燕京大学,说服校董接受了中国政府颁布的教会学校规章,根据规定,校长只能由中国人担任,他让出校长的位置而毫无怨言。同时,他还坚持中外教师同等同酬,亲自拜访并高薪聘用有名望的大师,包括陈寅恪、郑振铎、冰心、费孝通等。他最大的功绩还是说服哈佛大学与燕京大学合作,于1928年成立哈佛燕京学社,让燕京大学蜚声海内外。直到1952年,燕京大学被撤销,在原燕园校址上建起了现在的北京大学。

人物:司徒雷登

爱国,则是司徒雷登主政燕京大学20多年里始终坚持的理念。早在1920年,全国学联因政府与日本就山东问题的谈判宣布罢课以示抗议,燕大师生响应决议,停课六星期。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燕京大学发表宣言的背后也有着司徒雷登的支持。「九一八事变」后,他更是亲自带领燕大师生走上街头游行。1935年的「一二九学生运动」中,燕大的游行队伍徒步想西直门进发,而男同学的领袖就是后来曾任中国外交部部长的黄华。

人物:司徒雷登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北平,屡屡逮捕燕大爱国师生,司徒雷登总是奔波于美国领事馆和日本驻军司令部之间。为了躲避日军轰炸,他在校园内悬挂美国国旗,并聘请了一名会说日语的校友作为校长秘书。在此期间,他一直强调「燕京大学不是『世外桃源』,要关心国家大事,不要被日寇的反面宣传所迷惑」。面对日军「让日本人也读燕京大学」的要求,他始终坚持日本考生要和中国考生一样经过考试方可录取,结果是日本无一人进入燕大。

人物:司徒雷登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不再顾忌美方的反应。在战争爆发的当天早晨,早已对司徒雷登和燕大不满的日本宪兵队闯进燕园,逮捕了18名师生。当时在天津为学校募捐的司徒雷登也被逮捕并押回北京。美国一再要求放人的态度反而让日本人觉得司徒雷登很重要,直关押到抗战胜利。在监狱的4年多时间里,司徒雷登完成了他的自传《在华五十年》的大部分内容。而出狱后的第二天,他就开始着手重建校园,1945年10月10日,燕大重新开学。

人物:司徒雷登

抗战结束后,国共双方局势紧张,尤其是重庆谈判破裂后,内战一触即发。马歇尔作为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特使调解纠纷失败后,提名司徒雷登担任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命运就此改变,从一个尽心尽责的教育家变成了一个身不由己的政客。解放战争期间,他一边极力为和平停战而努力,一边却不得不执行美国政府的命令——即使让国共两党「划长江而治」也不能让共产党统一中国。直到渡江战役的胜利,他仍留在南京期待与共产党方面的会面。

人物:司徒雷登

在南京等了一百多天,司徒雷登等来了毛泽东托人转交给他的信,说他可以以个人身份到北平参加燕大校庆,但这个请示却遭到了美国国务院的拒绝。就这样,司徒雷登离开了曾生活过45年的中国,至死也没有再回到这里。不久,毛主席那篇著名的《别了,司徒雷登》就发表在了人民日报上,文中将司徒雷登的离开看作是美国试图侵略和分裂中国的阴谋被彻底粉碎的标志。而闻一多、冰心等民国知名人士却对司徒雷登有着极高的评价和深厚的感情。

人物:司徒雷登

回国仅三个月,司徒雷登一病不起,患病期间,他饱受「麦卡锡主义」者的骚扰,晚景凄凉。「麦卡锡主义」是指1950年至1954年间肇因于美国参议员麦卡锡的美国国内反共、极右的典型代表,它恶意诽谤、肆意迫害疑似共产党和民主进步人士甚至有不同意见的人,有「美国文革」之称。它的影响波及美国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1962年,司徒雷登逝世于美国华盛顿,2008年,他的骨灰被安放至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