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

《冷战》封面图片
历史:冷战

冷战(Cold War)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紧张激烈的对抗而又没有爆发直接的武装冲突,简单地讲就是不用枪炮的战争。

词条内容:

历史: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美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的冲突,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矛盾的上升,导致了冷战。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苏美冷战的全面开展,马歇尔计划与莫洛托夫计划的对抗,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开始,朝鲜、韩国和东、西德的出现是二战和冷战的产物。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开展了全面的紧张的对峙和对抗。

历史:冷战

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二战后西方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以德国和法国为首的欧盟的防务体系,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

历史:冷战

华约(华沙条约组织)是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由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起草,1955年5月14日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除南斯拉夫以外,全部加入华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华约于1991年3月31日停止一切活动,官方于1991年4月1日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签署了关于华沙条约停止生效的议定书,华约正式宣布解散。

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计划于1948年4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1.5亿美元。

历史:冷战

一般认为1946年3月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敦城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的著名的铁幕演说标志着冷战的序幕。而正式开始被认为是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以土耳其和希腊受到共产主义威胁为由宣布对这两个国家提供援助,同年杜鲁门总统在国会正式提出“对苏联发动冷战以遏止共产主义”成为冷战正式打响的标志。

历史:冷战

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初。这一阶段苏联的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在军事实力上。因此苏联还不足以对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真正的撼动,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追求的缓和冷战开始以来僵硬的美苏关系,希望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同时又有一些有挑战性的举措对外扩张。

历史:冷战

缓和的标志性事件是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挑战的标志则是1961年柏林墙的建立和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这一阶段美国凭借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的优势占据战略优势,典型例子就是迫使苏联撤走了在古巴的导弹。

历史:冷战

古巴导弹危机,又称加勒比海导弹危机,是1962年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事件爆发的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个事件被看作是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在世界史中人类从未如此近地站在一场核战争的边缘。这次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美苏双方在核弹按钮旁徘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最后以双方的妥协而告终。

历史:冷战

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这一阶段苏联强势扩张,美国则处于战略守势,苏联缩小了与美国的实力差距,特别是在军事实力上一举超过美国,美国由于长期陷于越战,加上1973年的石油危机以及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分化,霸主地位被严重动摇,不得不采取相对保守的战略,响应苏联提出的缓和政策,试图通过外交手段遏止苏联扩张和维护自身地位。随着里根的上台,美国也开始扭转战略被动局面,争霸格局再次面临改变。

历史:冷战

第三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苏联解体,开始的标志是戈尔巴乔夫上台。这一阶段美国重新获得优势,苏联全面收缩。里根上台后有效复兴了美国的经济,以军事实力扩张为手段,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根本重新获得战略优势。而苏联国内经济出现停滞,入侵阿富汗带来了极为沉重的军事,经济和外交负担,无法继续支撑争霸战略。戈尔巴乔夫为了集中精力财力解决国内问题不得不采取全面收缩的态势,并最终由于改革失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历史:冷战

1989年12月3日,美苏两国领袖在马尔他的高峰会上宣布结束冷战。1990年7月,西德总理赫尔穆特·科尔说服戈尔巴乔夫不反对德国在北约组织下实现统一,以作为德国持续经济援助苏联的回报,清除了两德统一的最后障碍。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组织在布拉格的会议中宣布正式解散。在同月的高峰会上,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老布什建立美苏战略夥伴关系,使冷战走向终结。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并「建议」苏共中央委员会自行解散,让下属各党组织自寻出路。很多共和国的共产党或自行解散,或更改党名为「人民党」,「社会民主党」等,这就标志着立国六十九年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标志二战后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雅尔塔体系完全崩解,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向多极化发展趋势。

冷战影响: 1、阻碍了全球一体化,造成了德国、朝鲜、中国等的分裂,引发局部战争。2、美苏双方势均力敌所以避免了新的大规模战争的爆发。3、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吸取教训,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整体发展。4、面对两极格局对峙,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5、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