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他与程颢、程颐合称“程朱学派”,其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词条内容:
宋朝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于福建省尤溪县城水南郑义斋馆舍,如今的南溪书院。朱熹乳名沈郞,出生时右眼角长有七颗黑痣,排列如北斗。他自幼聪颖,五岁时入小学,便能读懂《孝经》,在书额题字自勉:“若不如此,便不成人。”六岁游玩时,用手指画八卦于郑氏馆舍前沙洲上。向父亲问日、问天。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赵扩讲学。朱熹奉诏进讲《大学》时,反复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希望通过匡正君德来限制君权的滥用,引起不满。因此,仅46日,朱熹便被罢免了。
宋朝庆元二年,“党禁”正式发生。监察御史沈继祖以捕风捉影、移花接木、颠倒捏造手法奏劾朱熹“十大罪状”,朝廷权贵对理学掀起了一场史所罕见的残酷清算,朱熹被斥之为“伪学魁首”,位列黑名单之中的第五位,有人竟提出“斩朱熹以绝伪学”。朱熹以伪学罪首落职罢祠,朱子门人流放、坐牢,遭到严重打击。
庆元五年,朱熹已被各种疾病所困扰,党禁中的朱熹终于预感到死亡的逼近,使他有大限临头的不祥预感,更加抓紧著述。第二年春天,朱熹足疾大发,病情恶化,生命垂危,左眼已瞎,右眼也几乎完全失明。三月初九,71岁的朱熹在血雨腥风的“庆元党禁”运动中去世。
理学又称道学,是以研究儒家经典的义理为宗旨的学说,即所谓义理之学。在宋朝,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是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的学说,对后来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有深刻的影响,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正是在朱熹哲学基础上的突破。但程颢、程颐和朱熹的“程朱理学”与心学是对立的。程朱学派断言“理”先天地而生,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并赋予伦理的属性。谓:“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朱熹在52岁时,将《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书合刊,经学史上的“四书”之名才第一次出现。之后,朱熹仍呕心沥血修改《四书集注》,临终前一天朱熹还在修改《大学章句》,他将《四书》定为封建士子修身的准则,元朝皇庆二年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