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封面图片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

词条内容:

 
人文科技:本草纲目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自1565年起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

 
人文科技: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典医学集大成者。

 
人文科技: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在其他领域的成就也颇令人瞩目。李时珍将1892种药物分入六十类,立部、立类,这在分类学上也是一个科学创举,是前人药物分类思想的巨大突破。所载药物按照生物的进化顺序进行了分类,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将最高等的人也作为一个分类的部分放在最后,这其中也体现了进化论的思想。

 
人文科技:本草纲目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它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在《进化论》的参考书目中亦有《本草纲目》的身影。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16世纪中国有两大天然药物学著作,一是世纪初的《本草品汇精要》,一是世纪末的《本草纲目》,两者都非常伟大。

 
人文科技:本草纲目

李时珍采取‘凡经人用者,皆不可遗’的态度记录了下来,避免了它们的失传。囿于当时的历史年代、科学技术水平,《本草纲目》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比如人屎,人尿,结石,女性经血,都被入药等等。但这些不能否定《本草纲目》整体的医学价值。

 
人文科技:本草纲目

李时珍本身就是当时比较有名的医生,很多人都觉得李时珍最有名的是《本草纲目》,其实明清两代对于他更多的是推崇《濒湖脉学》,纲目就像百科全书一样是一个文献集,而脉诀却更能体现出他对于脉诊的个人见解,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

 
人文科技: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刊行后,促进了本草学的进一步发展,倪朱谟的《本草汇言》、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黄宫绣的《本草求真》等,均是在其学说启示下而著成的本草典籍。《本草纲目》刊行后很快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先后被译成日、朝、拉丁、英、法、德、俄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