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动仪

《地动仪》封面图片

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由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于公元132年,史料记载其确实成功监测了地震,被称为“地震仪之祖”。但目前流传的各种版本的地动仪仿制品、图片等均为20世纪50年代由我国考古学家王振铎依据古籍复原而成。

词条内容:

尽管实物失传于世,但候风地动仪的发明确是记载在正史《后汉书·张衡传》中的,其中对地动仪的外观描述很详尽,对内部构造却仅有大概的描述——“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向,乃知震之所在”,因此造成了一些人对候风地动仪真实效用上的质疑。而在国外,成功监测地震则是19世纪以后的事了,尽管“候风地动仪”功能简单,但它却超越了世界科技的发展约1800年。

人文科技:候风地动仪

地动仪的发明者张衡堪称全才,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与姜子牙、范蠡、诸葛亮、张仲景并称“南阳五圣”,被尊为“科圣”;他还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三位响当当的文学家并称“汉赋四大家”,代表作《二京赋》,是位文理不偏科的学霸。为了纪念他的突出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批准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联合国天文组织还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由此可见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人文科技:候风地动仪

关于地动仪是否真的具有监测地震的功能,由于原物的失传与史料记载的不详实,至今仍然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我国著名生化博士、“学术打假小卫士”方舟子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的文章。他提到:“不必怀疑张衡曾经建造出一台叫候风地动仪的仪器,但是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也没有理由让人信服地动仪曾经发挥过验震的功能。它很可能和今人复原的那些模型一样,仅仅是个无用的摆设。”

人文科技:候风地动仪

浑天仪与地动仪齐名,由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发明,东汉时张衡将其改进。浑天仪得名于我国古代的重要宇宙理论“浑天说”,该学说认为天内充满了水,天靠地支撑着,地浮在水面上。浑天仪由“浑象”和“浑仪”两部分构成,浑象是一个大圆球,上面刻画或镶嵌星宿、赤道、黄道等;浑仪则是观测仪器。中国现存最早的浑天仪制造于明朝,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奇怪的是韩国面值10000韩元的纸币上也印有浑天仪,原因想必你懂的。

即使地动仪具备它所描述的那种可用性,那它也只是监测地震发生的的大致方位,而绝不是预测地震。时至今日,人类也无法准确预测地震,因为地震没有任何可以用来预测的规律,人类对地壳的了解甚至还不及对太空的了解。至于地震前有些动物会有异动,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地震的P波传播速度最快,S波和面波要慢的多,但地震的破坏效应主要是由面波带来的,动物们可能感知到了先期到达的P波,所以出现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