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的世界》[美] 李飞飞【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我看见的世界》封面图片
书名:我看见的世界
作者:[美] 李飞飞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译者:赵灿
出版日期:2024-4
页数:432
ISBN:9787521762181
0.0
豆瓣短评

前往下载

当当正版

亚马逊购买

全网资源

内容简介:

《我看见的世界》既是李飞飞的个人成长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人工智能发展史。

在这本书里,李飞飞回忆了自己从底层移民成长为顶尖科学家的非凡之路。她度过了困顿艰辛的青少年时代,但对科学的热爱不断激励着她持续追寻人生的“北极星”,并最终走进科学的殿堂。

当李飞飞和家人努力适应在美国的生活时,恰逢现代人工智能开始不断取得突破。她不断开启新的科学征程,并确立了自己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科学使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这本书里,她详细记录了这些重大时刻的关键细节。同时,李飞飞也对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判断和警醒,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让人工智能真正推动人类的发展,而不是成为威胁。

这本书既是对重大科学突破幕后的精彩窥探,也是一位女性用好奇心和勇气突破人生困境的故事。它不仅证明了即使是最技术性的学术研究也需要激情,更加表明永不停歇的好奇心可以激发无尽的科技创新。

作者简介:

【美】李飞飞

2023年9月 入选《时代》“百大AI影响力人物”

2022年9月 入选福布斯中国·全球华人精英Top 100

2020—2021年 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19年 担任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HAI)联合院长

2017—2018年 担任谷歌副总裁、谷歌云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首席科学家

2015—2016年 发起AI4ALL项目,该项目获得梅琳达 · 盖茨和黄仁勋的投资和支持

2013—2018年 担任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第七任主任,是首位担任这一职务的女性

2012年 在其发起举办的ImageNet 大型视觉识别挑战赛第三届比赛上,神经网络算法AlexNet识别准确率高达85%,开启了新一轮深度学习革命

2009年 提前完成ImageNet的初始版本,包含1500万张图片,涵盖了2.2万个不同类别

2007年 在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组建实验室,开始启动ImageNet项目,项目预期完成时间需要19年

2005年 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电气工程博士学位

1995年 以全额奖学金被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专业录取

目  录:

01如坐针毡的华盛顿之行

我马上要在美国国会就“人工智能”的话题做证,我坚信人工智能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好。无论如何,我都要让大家知道,科学的力量依然值得我们满怀乐观。

02逐梦之旅

十几岁的我疯狂地痴迷与热爱物理学,为此父母决定冲破周围一切障碍,飞越重洋,全家前往美国,开启逐梦之旅。

03鸿沟渐窄

移居美国的决定让我们陷入贫困,全家都在艰难地跨越新环境带来的巨大鸿沟,但好在,我们都看到它正在缩小。

04心智探索

从普林斯顿大学到伯克利,我首次接触到真正的科学给我带来的兴奋感。我确定自己无比热爱研究,我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北极星。

05第一道光

人工智能的发展再次遭遇寒冬,我在导师们的引导下开始关注视觉研究。此后,它将成为我一切学术旅程的主线,成为我世界的中心。

06北极星

2004 年,我们创建的Caltech 101 完工,成为有史以来为机器学习配置的最大规模的图像集合,里面有超过9000 个图像,分布在100 个类别中,另外我还独自完成了一个新类别的图像整理。如果彼得罗想要100 个类别,我就给他101 个。

07一个假设

ImageNet 不仅是一个数据集,它是一个假设、一个赌注,即实现真正机器智能的第一步,是沉浸在完整的视觉世界中。这个赌注无论被证明是对是错,我都做好了准备。但我没想到,它被忽视了。

08实验验证

在ImageNet 的帮助下,AlexNet 焕发生机,它贪婪地吸收着ImageNet 的内容,在ImageNet 规模和多样性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09万物以外是什么

深度学习革命已经到来,而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让我看到了世界变化之快。我们的对手不是其他大学的某个神秘研究团队,而是谷歌。

10似易实难

“人工智能还能做哪些事来帮助别人?”母亲在病床上的问题,让我开启了医疗服务的环境智能研究。另外,我开始思考“人工智能伦理”的议题。

11无人可控

此时,我们都处在一场全球风暴之中,我们要从根本上重新构想人工智能,使其成为以人为本的实践,这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下一颗北极星。

12下一颗北极星

人工智能的未来仍然充满不确定性,我们有很多理由保持乐观,也同样有很多理由感到担忧。但一切都源于比单纯的技术更深层次、更有影响的问题:在我们创造的过程中,是什么在激励着我们的心灵和思想?

致谢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