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期的美國與東亞社會》杜春媚【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冷戰時期的美國與東亞社會》封面图片
书名:冷戰時期的美國與東亞社會
作者:杜春媚
出版社:秀威資訊
译者:
出版日期:2023-6-16
页数:/
ISBN:9786267187951
0.0
豆瓣短评

前往下载

当当正版

亚马逊购买

全网资源

内容简介:

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局勢動盪,美國在東亞的積極布局,對各國造成了政治、經濟與軍事上的劇烈影響。本書收錄中國大陸、臺灣、日本和美國學者的十二篇論文,針對「冷戰時期的美國與東亞社會」這一重要時代命題進行深入研究,共分三個面向:

第一個面向:社會文化因素

聚焦於過去研究中所忽略的社會文化因素,分析冷戰下駐華美軍的多種面貌與困境。張維縝以1948年美軍與青島民眾之糾葛為例,探討美軍負面印象的產生;杜春媚透過二戰後被視為服務美軍的中國「吉普女郎」之處境,探究性關係與反美運動和中國民族主義間的複雜關聯;左承穎與楊雨青以1946年中共軍隊與美軍首次發生的軍事衝突「安平事件」為切入點,揭示國共兩黨對美軍駐華的立場與態度。

第二個面向:非傳統政治菁英

對於非傳統政治精英的個人和群體的關注。胡成以1949年前後北京協和醫學院的轉變,討論「親美」(pro-American)醫生學者在反美主義盛行年代的作為,呈現多面、多元和複雜之歷史景觀;藤目由紀透過1950年代三位到朝鮮調查美國在韓戰中暴行的中國女性代表──劉清揚、白朗、李鏗──之貢獻,展現冷戰初期國際婦女運動不為人熟知的側面;馬建標藉由1966年美國參議院上14位美國「中國通」的證詞,反思1945年後的冷戰戰略和美國國際角色的定位;孫揚通過1970年代多位背井離鄉多年、陸續回中國訪問的旅美華人學者──楊振寧、李政道、何炳棣等人──之眼,重新審視冷戰中逐漸緩和的中美關係。

第三面向:全球史與比較史

對於全球史的視野和比較史方法的運用,包含對駐臺、駐日、駐韓美軍和駐華蘇軍的不同研究。呂迅以1957年在臺民眾遭美軍槍殺,兇手卻被判無罪的「劉自然事件」,藉此分析駐臺美軍與地方社會的緊張關係;張力通過1972年美國空軍在臺中駐地種植且持有大麻事件,呈現臺美雙方對管轄權的爭議;莎拉.考夫納(Sarah Kovner)探討了戰後美國如何變換策略以減少日本人對於美軍基地的反抗,使其得以存續至今;莫妮卡.金(Monica Kim)從對朝鮮戰爭的戰俘營和美軍審訊室的考察出發,揭露美國所謂道德戰爭的話語和現實之間的尖銳矛盾。左雙文和劉杉則討論戰後蘇聯在急於重建的背景下,以「解放者」形象對中國東北採取掠奪政策及各種軍紀問題,反映出大國沙文主義和民族利己主義的傾向。本書選題多元,並立足於檔案資料,在當前日益緊張的東亞局勢下,具有相當的學術參考性、對照性和現實性。

作者简介:

杜春媚

現任香港嶺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思想史、文化史,曾獲美國哲學會、蔣經國基金會以及香港研究資助局等頒發的多項資助,並於2013-2015年擔任中國留美歷史學會祕書長。

已出版專著:

Gu Hongming’s Eccentric Chinese Odyssey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19)、《辜鴻銘的中國之旅》(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3)、《瘋癲筆記:我在美國精神病院的實習經歷》(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7)。

目  录:

序言/杜春媚

美軍與青島民眾之糾葛與對美軍負面印象的形成──青島市警察局檔案為中心的考察/張維縝

一、美軍登陸青島與反美之緣起

二、美軍與青島民眾之糾葛與美軍負面印象的初步形成

三、宣傳與負面印象的加強及其影響

「吉普女郎」在中國/杜春媚

一、駐華美軍的歷史

二、有關吉普女郎的爭議

三、全球性的事件和美方的態度

四、反美情緒與民族主義

駐華美軍何去何從──安平事件後國共美三方的博弈/左承穎、楊雨青

一、困境突顯:駐華美軍捲入國共內爭

二、「協助恢復中國之和平狀態」:美方重申美軍援華使命

三、「慷慨友好援助」:國民黨強調美軍在華貢獻

四、「武裝干涉中國內政」:中共指責美軍片面援華

結語

揮之不去的「舊協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協和的醫學專業化(1951-1966)/胡成

一、肅清「美帝國主義的文化侵略堡壘」之影響

二、要把「新協和」辦得比「舊協和」更好

三、「黨的領導加舊協和」與八年制醫學院的重建

結語

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國際女性調查團中的三名中國女性──劉清揚、白朗、李鏗/藤目由紀

一、劉清揚與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

二、劉清揚與抗美援朝運動

三、白朗: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戰爭

四、參加 WIDF 調查團前後的白朗

五、在學者之家長大的李鏗

六、參加 WIDF 調查團及之後的李鏗

結語

冷戰祛魅──1966年美國「中國通」的「時代證詞」及其國家角色的反思/馬建標

一、美國認同的焦慮:冷戰初期「中國通」的遭遇

二、冷戰祛魅:中國通的思考及其反冷戰意識的努力

三、中美關係問題與美國國家角色的反思

結語

家國情懷中的學術與政治──20世紀70年代初旅美學者歸國之行再議/孫揚

一、重返故國:時機與動機

二、見與未見,言與未言

三、使命與責任

四、海外華人世界的風浪

結語

冷戰時期的美軍雷諾茲案:兼與吉拉德案比較/呂迅

一、案情事實

二、庭審經過

三、冷戰與民族主義

駐臺美軍菸毒問題的個案研究/張力

一、簽訂《美軍在華地位協定》

二、查獲史行白、庫克、藍辛持有大麻

三、處理方式的斟酌

四、美方審理結果

結語

1945-1972年日本的反對美軍基地運動、社會運動與政治妥協/莎拉‧C‧考夫納

一、性關係與美軍基地

二、反基地社會運動

三、《安保條約》與政治妥協

結語

朝鮮戰爭時期的美國軍事審訊室/莫妮卡‧金

一、一號營地:戰俘

二、跨越太平洋:審訊者

三、62號戰俘營:選擇或暴力

冷戰初期蘇聯的「戰利品」政策及蘇軍在占領區的軍紀問題/左雙文、劉杉

一、以「戰利品」名義在中國東北的拆運

二、在其他各國的拆運

三、強徵勞工,濫發軍票

四、在占領區的各種違紀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