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攻防战:从企业到国家的实力之争》林雪萍【文字版_PDF电子书_下载】

《供应链攻防战:从企业到国家的实力之争》封面图片
书名:供应链攻防战
作者:林雪萍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译者:
出版日期:2023-12-5
页数:456
ISBN:9787521760033
8.6
豆瓣评分

前往下载

当当正版

知乎搜索

全网资源

内容简介:

供应链的话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

20世纪末开始蓬勃发展的全球供应链变革,是全球化的关键动作。产品以小颗粒度进行拆分,分布到全球生产性价比高的国家和地区。这些部件重新组装成型,在全球售卖,大大压低了产品成本,也大大增加了跨国公司的收益。全球生产能力转移组合,重新确立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和地位。今天的供应链随着受益国家对未来设计的冲突,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脱钩”“制造业回流”“安全的第二选择”等话题,正在深入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大经济体。

林雪萍先生接触产业20余年,每年深度走访数十家企业,覆盖了供应链链主与链条上不起眼的环节。既有对供应链的一线认知,也有全景的思考框架。这本书从全球制造业的变化切入,结合国际政治和疫情后的新局势,援引大量供应链企业的案例,分析供应链发生的深刻变化。它深度解读了当今时代格局下,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竞争中的角色,并对未来发展做出推演与展望。作者在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观测模型,以此判断企业和国家供应链的韧性和抗打击能力。

作者在专业高墙之外,将这套“隐形操作系统”呈现出来。无论是对企业管理者、政策制定者、投资操盘者,还是对大众读者而言,这本书的理性、博识和细节,都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作者简介:

林雪萍

全球产业观察与企业技术战略研究,长期跟踪先进制造与企业创新,对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有较深研究。北京联讯动力咨询公司总经理、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质量发展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天津大学兼职教授。近几年在《瞭望》新闻周刊、《哈佛商业评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要参》等发表数百篇文章,著作包括《质量简史》《灰度创新:无边界制造》《五菱之光:一部造车史》《工业软件简史》《智能制造术语解读》《美国制造创新研究院解读》《工业互联网创新之路——常州模式实践》等。作为工业界代表在柏林参加中德建交45周年“中德10 10高级别经济学家圆桌会议”,出席日本名古屋“中日经济研讨会”并担任中方主旨演讲嘉宾。

目  录:

目 录

荐序一 VII

荐序二 XVII

前言 XXV

第一章 供应链大分流 001

第一节 两套供应链的阴影 006

逃离:依赖与封堵 006

沉浮:“中国 1”备胎计划 010

蜕变:挑战传统秩序 015

交汇:回归中国制造 021

第二节 全球化 1.0:供应链的集中式生长 027

松绑:美国制造的分解 027

同步: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到来 034

联手:制造能力与知识经济交织的繁荣 037

第三节 全球化 2.0:供应链的分布式工厂 040

布局:“地理再发现” 040

移动:从哪里开始 043

摆脱:“火鸡思维” 047

苏醒:制造的一极 049

鸿沟:美国制造难回流 055

备份:平行供应链的效率之争 057

第二章 连接力:效率的来源 063

第一节 隐形力量 068

邻近:链主企业与产业集群 068

分层:连接产生价值 072

隐身:不起眼的制造商 077

繁荣:城市与供应链 081

涌现:超级连接的化学反应 085

第二节 连接力的建立 089

齿轮:666 个工业小类的价值 089

复杂:超级工厂成为超级节点 092

依赖:隐蔽的少数派 095

等级:融入高级供应链 098

黏性:企业之间的连接 101

养分:用户的反哺 104

第三节 被低估的“低端制造”与高效连接 108

反差:低技术产业的高效运转体系 108

暗力:制造能力大于产品本身 110

代工:被误解的制造峰 112

对决:供应链之战 116

第四节 不容忽视的劳动力结构 121

候鸟:四处迁徙的劳动力 121

缓冲:劳动力是供应链柔性的一要素 123

流失:数字化与老龄化挑战 125

第五节 供应链与工业城市的兴衰 127

浮萍:供应链与城市往事 127

萎缩:柯达衰落与城市收缩 131

裂缝:工业空心化 135

枢纽:超越城市影响力 138

第三章 控制力:关键的节点 143

一节 理解控制力 148

焦虑:“造不出来”“嵌不进来”“用不起来” 148

掐尖:“一名通吃” 153

遥控:把握关键节点 159

隔离:封锁关键技术 162

反噬:低技术制造与控制力 164

第二节 不经济性的控制力 167

缝隙:不经济性形成的依赖 167

代价:两难的创新 169

习惯:路径依赖的制约 172

驾驭:化解不经济性 174

第三节 不同寻常的标准 177

绑定:供应链利益共同体 177

渐进: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 180

背书:难以摆脱的国际认证 182

封闭:反标准化获取利益 183

第四节 内容供应链的融入 185

内容:新形态的供应链 185

洞见:股指与供应链 189

心智:人才教育提前锁定战场 191

第五节 环环相扣的控制力 192

寻根:逆流向上的根控制力 192

嵌套:互锁的机制 195

跨界:掌握更多知识 198

第六节 龙头控制力的丢失 201

失衡:龙头电脑化现象 201

进退:主机厂与零部件厂的博弈 203

同质:光伏行业的定价权 205

无界:一体化供应链 207

第七节 日本的后退 210

误判:失去的三十年 210

失守:从外圈到内圈的连环效应 212

递进:反向的突破 215

挫败:供应链上的较量 217

第四章 设计力:让系统去成长 221

一节 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 227

法案:慌忙的选择 227

反差:大的机床进口国和出口国 231

时点:发育需要恰当的时间 237

第二节 产业成熟度的“獠牙” 244

恐吓:非商业手段 244

伏击:静悄悄的冷箭 246

漏洞:细化到 300 条 251

反击:封堵与突破 256

第三节 大工程组织的力量 259

攻坚:大工程组织与供应链设计 259

多元:信产投的复合体 263

无形:软件供应链与中间组织 265

第四节 设计“系统”的能力 268

架构:供应链的系统性 268

反差:低技术产业与高级组织 271

造钟:供应链调度 276

第五节 大飞机与国家之力 278

曲线:政府支持成就美国航空霸业 278

残骸:赛道上到处是失败者 282

意外:空客的崛起 285

第五章 供应链攻防之道 291

一节 打赢胜之仗 298

纵横:加强连接力 298

向上:供应链升级的力量 300

民生:强化产业集群的连接性 305

第二节 挑战价值节点 308

反哺:链主企业引领突破 308

长臂:连接更多的节点 312

冲击:10 倍速的力量 317

应战:主动迎接全球化挑战 319

第三节 设计供应链 324

起点:大工程共识的建立 324

突破:知识的组装 328

开源:开放的组织与民智 332

构图:前瞻性的产业设计 338

第四节 保链护土 344

保链:引领者的价值 344

基座:发掘供应链公共品 346

筹码:人机合一的系统 350

明光:人才的来源 355

第五节 再出海 357

双线:主动拥抱全球化 2.0 357

编队:搭建合成营 361

融入:嵌入全球一体化网络 365

同步:建立控制力的双重作用 371

激活:小企业的力量 373

第六节 建立韧性供应链是一场持久战 377

持久:面向未来的长期打算 377

对冲:连接力化解一波控制力 379

对擂:平行供应链的挑战 381

内化:自我成长的需要 384

致谢 387

猜你喜欢